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八、以力抗命 [复制链接]

91#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愈发体会到《淮南子》中“君子为善不能使福必来,不为非而不能使祸无至”的哲理。曾几何时,我或许也怀揣着“善有善报”的朴素愿望,但生活的复杂多变让我逐渐明白,福祸并非完全由个人行为所决定。

记得有段时间,我全身心投入于帮助他人,希望以此积累善缘,换取生活的顺遂。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不同的答案。尽管我尽力行善,但生活中的波折与挑战依旧接踵而至。这时,我意识到,《诠言训》中的智慧在于提醒我们,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不因善行未得即时回报而沮丧,也不因遭遇不幸而过分自责。

于是,我学会了在行善时保持谦逊,不将个人的幸福寄托于外界的回报;在遭遇挫折时,也能以更加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不怨天尤人,而是从中汲取教训,继续前行。这样的生活态度,让我在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也更加珍惜那些不期而遇的美好。
TOP
92#

“以力抗命”,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面对命运挑战时的坚定信念。它告诉我们,虽然命运有时看似不可抗拒,但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就能以自身的力量去抗争,去改变。这种精神,是对生命的尊重,对自我的超越。它激励我们在逆境中不放弃,在困境中不气馁,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以力抗命,不仅是对命运的挑战,更是对自我潜能的挖掘与释放。
TOP
93#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变革和进步都是由那些既有“毅”的品质,又有“以力抗命”勇气的人推动的。他们不满足于现状,勇于挑战权威,最终促成了社会的发展。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投入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特别需要有“毅”的品质,坚持不懈,同时在必要时也要有“以力抗命”的勇气,不向不公正低头,维护自己的权益。在社会中,当个体或群体面对不公正的待遇时,也需要展现出“毅”的精神,持续斗争,同时通过“以力抗命”的方式,集体行动,集众薪之火,争取公平和正义。
TOP
94#

君子虽然可以努力行善,但无法保证福气必定到来;同样,避免恶行也不能确保祸患完全消除。福和祸并非由我们直接控制,而是根据外部环境和天命的安排。这是一种超然的态度,即不炫耀自己的行为成果,也不因遭遇困境而后悔过去的选择。这样的观点帮助我们消除过度的功利心和焦虑情绪,培养更加从容和理性的生活态度。同时,人是福祸的创造者,自己行为的结果直接影响命运的走向。福和祸的来临既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不可预测的。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通过不断改进自己,创造更多的幸福和正面的结果。
TOP
95#

孟子提出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点明命运虽不可抗拒,但人可选择顺应 “正命”。知晓命运之人,会规避危险,不置身可能带来灾祸之地。尽力践行正道而死,方为 “正命”,因犯罪受刑而死则非。这表明,人在命运面前并非全然被动,可通过正确行为,顺应命运的正轨,以积极态度面对人生。
《淮南子》观点则从福祸角度丰富了对命运的思考。“君子为善不能使福必来,不为非而不能使祸无至。福之至也,非其所求,故不伐其功;祸之来也,非其所生,故不悔其行”,指出君子行善未必得福,不作恶也未必无祸。福非刻意所求,故不炫耀;祸若非自身导致,便无需后悔。这揭示命运的复杂性,人不应因一时福祸而改变为善的坚持。同时,“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 又强调人的行为对福祸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肯定人能凭借自身努力塑造命运走向。
刘向在《说苑・权谋》中说 “知命者,预见存亡祸福之原,早知盛衰废兴之始;防事于未萌,避难于无形”,进一步强调懂得命运之人能预见祸福兴衰,提前防范。这显示人可凭借智慧与洞察力,在命运的轨迹中未雨绸缪,掌握主动权。
这些思想启示我们,面对命运,既要有顺应的坦然,又要有抗争的勇气与智慧。生活中,我们无法左右所有事,但可通过积极行动、正确选择,在有限范围内改变命运。如面对困境,不消极等待,积极作为;面对成功,不骄傲自满,持续奋进。秉持正确态度,在顺应与抗争间寻平衡,方能更好把握人生。
TOP
96#

不论命运是否是天注定的,如果我们对现状不满,都要有改变现状的勇气,而不是随波逐流、一味地逆来顺受。
古语有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祸福之间尚可以用我们的智慧与实践互相转化,命运也可以因我们的努力拼搏而改变。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一句话引起了广泛共鸣——我命由我不由天!命运总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也时刻提醒我们,一切皆有可能,只要发自内心的想做,愿意为之付出,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