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忠经》中述:“忠者也,一其心之谓也”。《说文解字》中述“敬也,尽心曰忠”。纵观中华民族的文化典籍,早在《尚书》、《左传》中,就有“以公灭私”,“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临患不忘国,忠也”等精辟论述。春秋百家更是多倡公忠,尤其在儒家思想宝库中,始终彰显着“忠”字。圣人孔子曰:“忠恕而已”、“天下为公”;孟子曰:“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三国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宋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忠臣良将们对“忠”的身体力行。
“诚”:诚信,信任。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准则。《说文》讲:“人言为信”。圣人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
忠诚作为道德规范,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忠于国家、忠于企业等多种含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忠诚”为“对国家、人民、事业、领导、朋友等尽心尽力。”本人认为,忠诚既包含对人对事尽心尽力,又包含遵守诺言,诚实守信的含义。
二、忠诚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东西会流逝变化,唯人性中最朴实真诚的东西仍可闪烁不变的灿烂光芒;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更显得珍贵。在我国社会急剧转型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道德和现代文明也时常发生着冲撞。忠诚是祖先圣贤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对现今社会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
1、忠诚是人内心世界的自然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