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忠于人民 [复制链接]

151#

“忠”,《忠经》中述:“忠者也,一其心之谓也”。《说文解字》中述“敬也,尽心曰忠”。纵观中华民族的文化典籍,早在《尚书》、《左传》中,就有“以公灭私”,“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临患不忘国,忠也”等精辟论述。春秋百家更是多倡公忠,尤其在儒家思想宝库中,始终彰显着“忠”字。圣人孔子曰:“忠恕而已”、“天下为公”;孟子曰:“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三国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宋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忠臣良将们对“忠”的身体力行。

“诚”:诚信,信任。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准则。《说文》讲:“人言为信”。圣人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

忠诚作为道德规范,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忠于国家、忠于企业等多种含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忠诚”为“对国家、人民、事业、领导、朋友等尽心尽力。”本人认为,忠诚既包含对人对事尽心尽力,又包含遵守诺言,诚实守信的含义。

二、忠诚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东西会流逝变化,唯人性中最朴实真诚的东西仍可闪烁不变的灿烂光芒;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更显得珍贵。在我国社会急剧转型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道德和现代文明也时常发生着冲撞。忠诚是祖先圣贤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对现今社会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

1、忠诚是人内心世界的自然属性
TOP
152#

忠于人民,这四个字,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入党宣誓的瞬间。管仲曾说:“做臣子的应该忠于江山社稷而非一个人,不是君主。”明末大思想家黄宗羲也说:“君与臣都应该是人民奴仆,在谈到国家利益时候,他提出了君主臣子应当为国家社稷着想。”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忠于自己的人民,善待自己的同胞比什么都重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我们都懂。忠于人民,不仅仅只是言语,更应该是行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的为国家献出我们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我们忠于国,忠于民,忠于友,忠于亲。
TOP
153#

如管仲就说道:“做臣子的应该忠于江山社稷而非一个人,不是君主。”明末大思想家黄宗羲直接说道:“君与臣都应该是人民奴仆,在谈到国家利益时候,他提出了君主臣子应当为国家社稷着想。”
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的旗帜是用鲜血染成的,我们的和平是用烈士的英魂铸就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的为国家献出我们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教我们忠于国,忠于民,忠于友,忠于亲。
TOP
154#

        “上思利民,忠也。(《左传·桓公六年》)”儒家自诞生起就有修齐治平的宏伟抱负,力图通过从政达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美好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这算是对人民的一种“忠”。但这种“忠”是带有阶级压迫意味的,要求各人各安其位,不得超越等级地位的限制,不适合当代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
        当今时代的“忠”不同于带有封建等级意味的“愚忠”,有了新内涵、新意义,集中体现于广大的共产党员的身上,不仅要求忠诚于党,还要忠诚于人民。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不仅是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更是忠于人民的最好体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离不开广大共产党员爱党爱人民的初心。以实际行动把国家建设得越来越强盛、人民获得感越来越多就是共产党员的忠诚初心最好的体现。
TOP
155#

北宋张载最著名的“横渠四句”中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作为万世儒家最高目标的千古绝句便表达了忠于人民的观点。在如今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更完完全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而更应该是在新时代中如何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价值。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努力建设,建言献策。总之就是有一分热,发一份光,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好。为十三亿国人创造更好的生活而不懈奋斗。
TOP
15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忠于人民不仅是需要在心中铭记,而且要付诸于自己的行动当中。首先我们提到忠诚的时候,首先会想到这个国家为人民谋事者,国家主席忠于人民,扶贫先行,乡村振兴,城市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的官员忠于人民,会设身处地地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国家的军人忠于人民,他们的原则便是忠诚,在危难时刻保护每一个人的生命,不怕牺牲、不畏艰险。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由此大批共产党员都在疫情期间竭尽全力地保护市民的生命安全。不管是医护人员,还是社区工作人员,他们都尽职尽责,不放弃任何一个人。忠于人民的原则与信念深深地印入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心中。一个国家只有以民为本,尊重人民、热爱人民,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才能更加兴旺富强!
不仅是国家的官员需要有这种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有忠于人民的意识。首先忠诚便是为人的重要原则之一,人不忠诚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就会致使自己缺失道德信仰的秤砣。忠诚是诚信的社会化,忠诚有着更为强烈的信仰感。人人都是社会的螺丝钉,若每一个人都有着忠诚的信仰原则,那在自己的职业行为中就会热爱人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勤劳勇敢、关爱集体,这也是民心凝聚的要素之一。那样就不会出现如今社会上的那些贪赃枉法、尸位素餐的现象。忠于人民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每一个人毕生的课题。
TOP
157#

我认为忠诚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品质。从古至今忠诚一直都存在,当读完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想到的是我们不能为了自身利益而去做损害国家人民的利益,身为祖国的一员,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祖国的忠诚。身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员,我们要多做有利于人民的事情。在生活学习中,我们要认知做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做好每一件细致入微的小事,做一件,爱一件,专一件,这也是一种忠诚的态度。
TOP
158#

     《说文解字》中说:“民,众萌也。”《左传》:“夫民神之主也。”从众多的文献典籍中,我们都不难发现,“民”在历朝历代的众多统治者以及士大夫心目中都占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从国家与人民的关系上看,“民为贵,社稷次之”,国家是众多作为个体的人民汇集而成的总和,而人民是形成一个国家的最为根本的因素;从君主与人民的关系上看,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就把君民的关系解释得清清楚楚;“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唐太宗正是充分认识到了“君舟民水”的道理,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宏伟盛世,而历史上因忽视了民心与民意而遭遇灭国之灾的王朝也并不少见,这也正好印证了这句话:民心所向,乃是大势所趋!
      
        人民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任何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无一不是把人民挂在嘴边,放在心上的。他们深深地知道:人民群众的智慧是宝贵的,人民群众的力量更是无穷无尽的。人民安居乐业既是国家富强、社会安定的重要前提,也是检验一名统治者是否尽职尽责的重要标准。所以,反观到当下的各级统治者,更要忠于人民,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只有这样,全社会才能像一颗颗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大踏步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迈去!
TOP
159#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有信心,国家才有未来,国家才有力量。中国人民铸造了发展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地位,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我们要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的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充分发扬人民的价值。青年共应该忠于国家的主人——人民,弘扬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精神。
TOP
160#

忠于人民,我们要像先贤一般,真正关注人民厉害,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我们学的各项技术,应是真正落实到生产上,落实到人民之“利”,反对只谈大道理,不思行的纯理想者。实干家该有的精神,可不是夸夸其谈,是真刀真枪的真本事。为了人民的利益,个人学会舍弃自私,学会乐于奉献并真的去奉献;为官学会考虑人民疾苦,避免高官奢华。在当代,物利的兴盛不是错,合理控制好欲望才是正确态度,真正的“人”,应该在物利中认清前方的路,不迷失,不停滞,积极进取。
TOP
161#

忠于人民就是为人民做考虑,为人民谋福利。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世界历史的创造者。一个人首先要忠于自己,次忠于国家,最后忠于人民。人民是一切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拥有者。大公无私的故事耳熟能详,其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就是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追求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人类创造共同想象,创造公共制度的目的。制度的的优越性就在于维持了最基本的生存基元和生存价值,人们对制度的认可实质上是对群体共同利益的尊重。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遵循着社会秩序,分担着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寻求着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这是文明的进步,是个人社会价值尊重和群体价值认同协调存在的历史事实。
  人民的历史,才是真正值得被书写的历史。任何妄图凭借个人主义和独断主义将个人利益置于人民利益之上的存在,都要将被历史遗弃。
义理之至,唯人,为人耳。
TOP
162#

在传统优秀品质中,忠似乎是离我们现当代的生活最为遥远的一个,毕竟古代忠最大的内涵就是忠君,可是现在的我们作为人民,已经是国家的主人了,不再有一个具象化、单一化的至高存在凌驾于我们之上了。但是忠依旧是必不可少的。在阶级社会中,忠就是社会的粘合剂,能够有效巩固住整个社会。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尚未过渡到无阶级社会,那么我们现在需要忠诚的对象是什么呢?我认为最需要忠诚的对象是人民。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况且我们本身就是人民,我们是人民的子女,子女需要对父母尽孝,我们对人民,就需要忠诚。
TOP
163#

在古代,关于君和民的关系,儒家多有阐述,如《荀子》中的“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思是说:统治者像是一条船,而广大的民众犹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载负起来,也可以将船淹没掉。
君民关系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政治关系。儒家民本思想的最高成就是认为君的设立是为了民生的需要,君要服务于民。儒家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并不仅是一种统治的权术,它已上升为一种治国安邦的社会理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古代中国,政治体制始终是君权至上的,虽然无数的事实一再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但现实生活中“民权”经常被忽视,甚至遭践踏,封建集权体制自身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只有体制之外的文化批判观念,起着某种扼制作用。                                                            
而忠于人民便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体现。除了臣子要忠于人民以外,君主也不例外。唯有这样,方能长治久安。结合历史经验来看,唐明皇执政后期只知贪图享乐、沉迷美色,忽视底层人民的境遇,继而给了安禄山等人作乱的机会,安史之乱爆发,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加速了唐朝的衰落。除此之外,黄巢起义、太平天国起义、李自成起义哪个不是君主和百姓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
在当下,我们国家实行社会主义,人民当家做主,真正地站了起来,历经改革开放,实现富起来,现在我们追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让百姓强起来。
TOP
164#

        一代代青年听着那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响耳畔而奋力前行,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以小我之力共同铸就国家明日的辉煌!故而,追本溯源,忠于人民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奋斗目标。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道出屈原一心为民的坚定决心和壮志难酬的无奈苦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诉说衷肠,以百姓之利益为个人最高目标的表现。中国从来不乏为民办实事的民族脊梁,他们顶天立地,舍弃个人私利,愿意用自己的努力和真心换取人民的安定和富足。在士人们看来,这是“忠”这一品质的体现,更是君子形成高洁人格必要的作为。这样的士人无论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哪怕是困境,都能心系百姓,仔细思考百姓的困境并寻求解决办法。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出于公利而将利民的构想付诸实践,并不是只有空想。当我们去探求他们的思想,常常会被他们的赤诚的心打动——抛却个人,追求公平美好的和谐社会。
         忠于人民而为民请命者,是国家太平昌盛必不可少的人才。他们会为人民谋福利,也懂得帮助人民渡过难关。现如今,涌现出越来越多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有共同的闪光点,即:一切为了人民。唯有一代代青年以此为目标砥砺前行,中华之复兴方指日可待!
TOP
165#

爱国没有条件,更不是一道选择题。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当代青年要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不负韶华,无悔青春。当代青年要扎根人民。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和国家能够获得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很大程度上是靠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来实现的。有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立场,有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我们才赢得了亿万群众的信任支持,才有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的实践力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