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6667686970717273 / 7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信的价值 [复制链接]

106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真诚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它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石。只有真诚待人,才能打动人心,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这种真诚的态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的关系,还能够在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真诚让我们更加专注于目标,以真实、坦诚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个挑战,从而取得更好的成果。
进一步来说,真诚不仅是为了完善自己,更是为了成就周围的事物。当我们以真诚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和工作时,我们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还能够影响和带动周围人的进步。这种积极的互动和相互成就,正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真诚是贯穿万事万物的根本,是创造和维持一切事物的必要条件。如果我们失去了真诚,那么我们将失去与他人建立深厚联系的能力,也将失去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真诚的态度,用真诚去感动他人,用真诚去成就事物。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发扬这种真诚的精神,用真诚去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个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让我们牢记这些古训,用真诚去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篇章!
TOP
1067#

讲究诚信是立身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成就事业的根本所在。人类社会能够发展至今,离不开大家的彼此信任相互帮扶。古人说,为政的人不讲信用,百姓就怨声载道,社会便不得安宁;朋友之间若言而无信,就会相互怨恨离散收场。所以,立身处世,没有比诚信更重要的了。
TOP
1068#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而要做到“为政以德”,必须讲诚信,并取得老百姓的信任。诚信是安邦治国的重要条件。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孔子给出三条建议,“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即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众信任朝廷。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些,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在剩下的两项中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并强调为政立国的核心政德就是民信。孔子认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会垮掉。一个国家要想立足,在任何时刻都不能失掉民信,必须取信于民。
TOP
1069#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待物以实叫做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有诚信一条,这足可见信在社会中的地位。一个人有诚信,不仅能交到知心朋友,在社会上也更能立足。政府为了惩治失信的人,制定了社会征信体系,对于严重不守信的人便会进入黑名单,有利于维持社会的良好风气,保证群众的权益。
TOP
1070#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孔子对“信”极为重视,纵观《论语》,信字出现的频率颇高。孔子认为,君子人格是修身的最高境界,而诚信是成就君子人格的内在要求,可以作为衡量君子的标准。首先,诚信是君子安身之本。《论语》中把诚信思想作为社会交往的价值准则和道德基础。孔子主张通过诚信交往来实现社会安定有序。
TOP
1071#

诚信是立人之本、齐家之道、交友之基、为政之法、经商之魂、心灵良药。诚信主要是指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以及信守承诺,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诚信是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他是一个讲文明的人,并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其存在。因此人人都应讲诚信,诚信是为人之道和立身处事之本。
TOP
1072#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诚信对于一个人很重要,对于一个国家则更为重要。一个不讲诚信的个人是社会的危险品,而一个不讲诚信的民族是莫大的悲哀.因此,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把诚写在脸上,把信装在心里。这样才能在不久的将来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追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以诚实守信为做人根本的故事比比皆是。
TOP
1073#

《论语》中关于信的价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认为,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只有具备了信,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传播的加速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信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在虚拟世界中,我们需要以信为基础建立起真实的人际关系,避免虚假和欺诈。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信也是我们获得他人信任和社会认可的关键。无论是商业合作还是日常交往,只有具备了信,才能建立起持久的合作关系,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总之,信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让我们一起努力践行信的原则,以信为基础建立起更加美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TOP
1074#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信”在《论语》中被定位为“德”的基础之一。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在道德上取得成功,必须先具备信仰和诚信的品质。孔子说“无信不立”,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不守信用,不信守承诺,那么他就无法立足于社会之中,不能为人所信任。如此看来,孔子非常重视信仰和信任这两个品质。“信”是一种深刻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只有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TOP
1075#

《论语》中曾提到了很多关于信的句子。比如: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诚信是每个人应备的品质,拥有诚信我们才能被人尊重,拥有诚信我们才能完成我们想做的事情。无论是与朋友交往,还是与同事交流,我们始终要记住”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告诫。
当一个人失去了诚信,就好像是鸟失去了翅膀,没有办法在身边的环境里面如鱼得水,反而会得到很多人的厌恶,也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
TOP
1076#

信何其可贵。信在我看来,有两种,一种是我对他人的信任,一种是他人对我的信任。这两种信都建立在彼此都真诚对待彼此的基础之上。而突现信的可贵的地方,往往是当你遭受到别人的背信时,此时更显信的可贵,因为它难得。当你遭受过别人背信时,你会越来越保留自己对他人的信任,因为你不再轻易地将自己的信任交付给他人。这就好比狼来了的故事。
TOP
1077#

“人无信不立”,信是一个人宝贵的品质,良好的信用是和谐社会的基石,但信是很难做到的,就社会层面上讲,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是一个实有层次的信,它的困难在于人与人的相互信任,这个困难是可以通过共同努力来达到最低层次的解决的,即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必然的相互尊重和认可,但形上层次的信就难以解决了,因为这需要的是“诚”,要人慎独,不欺暗室,真诚坦恻,不起妄念,这又要求“敬”的工夫,宋儒说“敬”,其实先从“静”开始,由“静”逐渐过渡到“敬”,先教人静坐工夫,澄澈念头,却有空虚流散之弊,后教人主敬,主一无适之谓敬,思维专注集中于一,不胡乱发散,便是一个敬了,这是从内在来讲,除此之外,外在容貌衣着体态的庄严整肃也是敬,从这两方面说,敬可能才完善了。有了诚敬,信才得以朗现,而不是仅就平常说信。
TOP
1078#

“信”在中国传统道德准则中占据重要地位,被视为做人做事的根本,诚实不欺、恪守信用,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法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把“信”视为“仁”的主要德目之一,要求人们做到敬事而信、谨而信。“信”不仅体现了对“真”的追求,也体现了对“善”和“美”的追求。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诚信是共同的价值取向与追求。诚信作为对“真”、“善”、“美”的追求,要求人们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乐善好施,博济于民。并且,信”不仅要在思想上认同,更要在行动上体现。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去践行诚信,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TOP
1079#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信誉和形象,还影响到人际关系和社会信任的建立。只有守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TOP
1080#

汉代董仲舒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视为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并对“信"作了较详尽的论述:“竭遇写情,不饰其过,所以为信也"。他认为“信"要求诚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朱熹提出“仁包五常”,把“信”看作是“仁"的作用和表现,主要要是交友之道。他说:"以实之谓信",其说与孔子、孟子基本相同。在儒家那里,诚与信往往是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的。“信,诚也",“诚”与信"的意思十分接近。由此看来,传统伦理将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认为诚实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己立身,成就
事业的基石。总之,是一种个人生活的准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