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情景相生 [复制链接]

16#

“意境”意由心生,心随境至。

意与境是相辅相成的,境由意生,意寄于境。没有一个好的境界,在美的景也会空无一物,而反之、亦然。

TOP
17#

    古人云“一起景语皆情语也”,景物描写,在优秀作家的笔下,无一不是饱含着作者感情的情中之景,对景物的描写渗透着人的思想感情,是情中之景,景中有情、情景相生。在优秀作家的笔下,景物描写无一不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突出主题思想服务的。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历史的长河中前人为后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其中,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吴均在泛舟富春江后,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见闻的信。信中把富阳到桐庐一带的山光水色描写得生动形象,创设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悠然神往,读来就象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深深地感受到浓浓的情趣美。

  庄子说:“入山林,观天性。”这种写文章与山水紧密结合的志趣,促使后世山水文学盛行。言为心声,山水文学也成为了人与自然沟通的媒介。吴均借这封信传达了自然在他心弦上弹奏的清音,读者则能从中领略到经过作者心境折射在自然美景中所内含的情韵。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正可于此悟入。

TOP
18#




心灵和谐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的和谐,而人的和谐主要体现在心灵和谐方面。心灵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根基,它可以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精神推动力、凝聚力和支撑力。


一个人的心灵是否和谐要看他是否做好情景相生、善美合一、心灵清净等,这几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要想做好并不是那么容易,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做到情景相生说明你的心镜是和谐的,做到善美合一说明你的心镜是和谐的,做到心灵清净说明你的心灵是和谐的,三者都做到的话心灵一定是和谐的。


我觉得要做好每一件事心灵美是重要的,特别是那些画家啊,艺术家啊,文人等心灵对他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是不欠缺的。他们要有心灵美,要做到情景相生,要善于发现自然,有创新的精神,要做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做到以上的,他们的前途才无量。有大好的前景。


善是人天生就有的,但后天的环境是重要的,善是美的实质,是高尚人的体现,美,即不是指客体的属性,也不是指主体的感觉,而是表示心灵生命在体证活动中进入充实、畅快、丰满、悲壮、自由的状态。中华文化的美,是与善结合在一起的美。美即是符合义理的生命精神,与人的高尚本质相一致的生命精神,能满足人健康的精神。满足人的德性的内在要求就是善,道德本体在自己身上的真实存在就是信,内心充实就是美,内在充实而又发出光辉就是大,大而能感化四方就是圣,圣达到高深莫测的地步就是神。


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存在的,是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用和谐的心灵去看事物,去了解事情的内在含义,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创新,有了创新就会达到最后的成就,只有这样的人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才是时代的需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8 22:08:30编辑过]

TOP
19#

心灵和谐

    让心灵和谐似海,平和博大,不拒点滴,自清自洁。“海纳风行,不凝不滞”。人心如大海,是一种整体素质,一种品行情操,一种人生态度。现实生活中,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与激烈的竞争,难免心浮气躁,理智平和地对待社会,胸襟宽阔、舒坦适然、超越自我,才有静心,才有和谐,才有自由。
  让心灵和谐如山,目击千里,远见卓识,劈难斩困,刚正不阿。内心拥有山的能量,就难不倒,苦不倒,穷不倒,夸不倒,诱不倒。如山的心灵靠调解矛盾实现,靠战胜逆境形成,靠攻克困难达到。人的内心如山,要有一种胜人者力、自强者强的境界。对个人所处的地位、待遇、环境泰然处之,即使在拼搏中遭遇摔跤,仍不气馁,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前行。
  其实,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需要的是如海宽阔的内心,如山坚韧的品格。相信生命的每一天都会雨过天情,阳光灿烂。
  且让心灵像根,深扎沃土,广吸养分,默默贡献。“万物有所生,而独守其根”。草木之根在于识时辨节,应发而生,不分土色,开辟新境。人心亦然。“根柢盘深,枝叶峻茂”。“根”的拓新勇气、奉献精神、机遇意识,正如一颗丰富的心灵的要素。
  人生在世,是活得亮丽、温暖踏实、富有创造性,还是活得阴暗、冷漠、呆板、一事无成,是创造奋进,默默奉献,还是甘于平庸,沉湎幻想?让心灵和谐,强调的是人心的平和,并不排斥追求拓展。探求出快乐,奋进去忧郁。不使自已的生命错过一次美丽的花期,才能远离失落烦恼,活得自在,活得饱满,活得幸福,活出人生价值。

TOP
20#

人通过感官,比方说形体、声音、颜色而采取一种态度,其目的不是为了出于理智的求知,不是为了属于意志层面的行动,但是这个过程却自然影响着人的感受,这便是我们的情感,我们这一主体得到了愉悦的感情。自然的情景给予我们情感上的变化,该怎样去精确地表达出去则需要我们与自然融合一体。当我们能够读懂自然之境所容纳的种种,我们的情自然便易抒发出来,而且真诚真实不虚。儒家不会为了欣赏而欣赏,不把自然当成美的对象。总是把所表现出来的特质在人身上找到合适的情感,然后以自然为喻,说明人的状态。这边是所谓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所提倡的和谐,终究要归结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相融合。情与景是相生相依的。

TOP
21#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便是情景相生的一个完美诠释。

情融于景可使景更能触动人心,景融入情可使情更得以淋漓尽致。

我们对景的感触往往源于对生活的感悟。情景相生从某种角度上是生活阅历与生活遭遇的冲突。而这种冲突便是对生活的最真切感受。

为什么我们望月而生故园之情?为什么闻折柳而思念故土?为什么登高赏菊而发先祖之幽思?这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精神。我们拥有共同的感受是因为我们在同样的文化背景下成长,那些文化是古之先贤将景与情完美的结合所创造的。情入景而成文化,触景生情而彰显文化的底蕴,情景相生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TOP
22#

情景相和,追求的就是一种心境的平和,更大的就是天地人的一种同意和谐,从而去除心中的杂念,这也是自古的先哲们所追求的,比如道家的天人和一,只有情与景的融合,内心的真实情感才得以表达和烘托,那么也才能够真实的存在,在这样浮华的尘世中使自身的价值得以实现,一种自我的存在,脱下虚伪的外衣,赤裸但真实着。情与景,便也就是人与自然,只有人与自然达到一种和谐,那么我们也才会懂得珍惜,不至于肆意的去破坏和抢夺自然,因为到头来吃亏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这也是我们现在的社会所必须注意的问题。总之,情与景的和,最后也就能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那么我们人类自己也就得到了救援的利益。
TOP
23#

情何以因景而发?人是自然的孩童,在自然面前常显得脆弱无助。自然无时不在影响人的情感:连遭阴雨,不免压抑烦闷;艳阳高照,不禁心神愉悦;暮霭苍茫,游子生思乡之意;晨气清凉,学子感生机勃勃。自然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尘世中人总喜欢寄托情怀于自然万物之中。范仲淹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TOP
24#

学院/FONT>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系别:文史

班级:10文秘

姓名:张梦园

学号:10311052

时间:201146

电话:15126305665

卷十

四、心灵和谐

自然,是生的起源,动植物的栖息地,一般称为大自然,古人们在那儿生存,吃那儿的,用那儿的。大自然,是森林,瀑布,小溪,草原,高山,峭壁……和动物们的共同财产。人与自然存在着莫大的关系,自古以来,人们对自然的赞美数不胜数,但这,却远远不及人们对自然的破坏。

一则这样的故事:有一只鸟儿,想学回更多的东西,就告别了故乡的森林,飞向更高,飞向更远的地方去修行。在那儿,它成功学会了许多道理。十年之后,它打算飞回故乡传授知识给其它鸟儿。谁知,到了故乡,却是一片荒地,啥也没了……”虽说科技的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过,但是,自然的资源与生命也是“迅猛”的减少,缩短。人们就不能再大方的为大自然想想吗?

自然,是生的起源。既然如此,我们就更应该保护它。因为,浪费自然资源,根本跟慢性自杀没两样!再举一则故事:有一个村庄,每一个人都有一把斧头。人们有了斧头,每天靠砍伐树木做房子,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森林树木的影子却越来越少了……很快,下了一场暴雨,三天三夜下不停,由于没有树木,洪水就把村庄淹了,剩下的,就只有那把斧头……”

自然是人们的。我们应该互助互爱,保护自然,创造美好的未来

TOP
25#

和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无处不透露着和谐的意义。其实自然界也处处绽放着和谐带来的光彩。浮云掠过天空,排遣了天空的空荡,拓展了浮云的空间;百合绽放于山谷,增添了山谷的生机,弥散了百合的幽香;鸟儿筑巢于大树,焕发了大树的活力,鸟儿获得了快乐的天堂。天地万物都以不同的丰姿勾勒出自然界的和谐画面,让每个生灵都不会感到孤独,因为它是与整个大自然相融的。和谐让美丽的自然永驻,和谐让人与自然共同相处。

TOP
26#

在老师给我们讲解中国诗歌的时候,总会讲到些“情景交融,情景相生”的词语,“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我国的艺术家将“情”与“景”放在一块,是因为万物万象身后都有生命精神。我们可以从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看出她的思君心切;看到春燕啄春泥,便可感受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望景有了情,寄情于景,则景中生情,情中的景也有了生命力。
TOP
27#

  情景相生一直是我们中国人所追求的。我国从古时候开始就开始追求情景相生的境界,以便于写诗作画的创作。“情景相生”属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关于“意境”创造的理论.王夫之在《诗绎》中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他还在《夕堂永日绪论》中说:”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截分两橛,则情不足兴,而景非其景.”后人把王夫之对情与景独特、精辟的论述称为“情景相生”。中国一直都倡导情景相生,寄情于景,情景相融,只有这样的境界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

   我们现在做什么事情都讲究要在什么场景做什么事情,如吃饭要在饭厅一家人围在一起,这是气氛,一种合家欢乐的气氛。我们唱歌,学习都是在一种固定的场景中,因为这样的场景适合我们做这件事,这样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才会感到快乐,才会有兴趣做好这件事情。我们现在每天生活在高大的城市楼宇之间,周围都是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植物很少,每天都要面对很大的生活压力,人们之间变得冷漠,心灵变得不似前人呢么纯净开朗,所以很多人们都选择在周末有时间的时候到郊外走走,呼吸着大自然的空气,看着高山,溪水,蓝天,森林,花草......让人们感到一种心灵的释放,在这样的情景中寻找到真正的自我。这就是情景相生,只有在优美的环境下人们才会觉得生命的安静美好。

   无论是多么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还是屈原,毛泽东等等他们流传至今的诗句都是根据当时的时代场景,自己有感而发,那是来自内心的声音所以才可以感动世人。只有情景相生诗词,艺术才会继续发展下去,将我们对世间的美景,事件的感触流传下去。又这点我们可以知道一个道理,就是要好好爱护环境,这样才有我们可以情景相生的地方。

TOP
28#

  情景相生一直是我们中国人所追求的。我国从古时候开始就开始追求情景相生的境界,以便于写诗作画的创作。“情景相生”属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关于“意境”创造的理论.王夫之在《诗绎》中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他还在《夕堂永日绪论》中说:”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截分两橛,则情不足兴,而景非其景.”后人把王夫之对情与景独特、精辟的论述称为“情景相生”。中国一直都倡导情景相生,寄情于景,情景相融,只有这样的境界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

   我们现在做什么事情都讲究要在什么场景做什么事情,如吃饭要在饭厅一家人围在一起,这是气氛,一种合家欢乐的气氛。我们唱歌,学习都是在一种固定的场景中,因为这样的场景适合我们做这件事,这样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才会感到快乐,才会有兴趣做好这件事情。我们现在每天生活在高大的城市楼宇之间,周围都是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植物很少,每天都要面对很大的生活压力,人们之间变得冷漠,心灵变得不似前人呢么纯净开朗,所以很多人们都选择在周末有时间的时候到郊外走走,呼吸着大自然的空气,看着高山,溪水,蓝天,森林,花草......让人们感到一种心灵的释放,在这样的情景中寻找到真正的自我。这就是情景相生,只有在优美的环境下人们才会觉得生命的安静美好。

   无论是多么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还是屈原,毛泽东等等他们流传至今的诗句都是根据当时的时代场景,自己有感而发,那是来自内心的声音所以才可以感动世人。只有情景相生诗词,艺术才会继续发展下去,将我们对世间的美景,事件的感触流传下去。由这点我们可以知道一个道理,就是要好好爱护环境,这样才有我们可以情景相生的地方。

TOP
29#

          情景相生是我们人生不可避免而且必须去曲径通幽深思的话题,一切境语皆情语,我们人生课题中每每相遇于这样的境况。伤心时别内心的焦脆与苦楚全部映入我们的眼帘,眼眸中不断上演失意、困境、悲痛的戏码。眼前的一切景语都是我们内心的情语。但作为自然人得我们却没有反过来逆向思考,情景相生。我们该做的,而且是我们能做的只有溯游而上急流勇退,别被自己的伤心难过遮住我们的眼眸,深刻理解情景相生对我们的相对的双刃剑效用。睁大我们的眼球大步迈向前!
TOP
30#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谁说秋风里生命走到了尽头,飘飘坠落的枯叶便是衰亡的象征?你看那些压弯枝头的累累果实,那色彩那芳馥总使我萌动春心。
  其实,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