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2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孔颜之乐 [复制链接]

151#

子贡曾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道理即在于此。两相对比,也可以看出颜回比子贡要高一筹。子贡都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其他人际更不必说了。颜回修养最高,应是孔子衣钵的最佳传人,可惜英年早逝,实在是历史的悲剧。

TOP
152#

颜回却也不是一个没有追求的人,相反,他有大志向。除了好学得到夫子的赏识,他还有许多优点。《论语·公冶长》中记载,在孔子问到季路和颜回的志向时,季路的回答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即:和朋友同乘马车,共穿皮衣,即使破烂了也无所遗憾。)颜回则说:“愿无伐善,无施劳。”(即: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对比这两个人的回答,其实不难看出季路之言偏于个人成就的获取,而颜回则心怀人世,境界之高远可见一斑。
TOP
153#

颜回真正令人敬佩的,并不是他能够忍受这么艰苦的生活境遇,而是他的生活态度。在所有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的时候,颜回却不改变他乐观的态度。” “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TOP
154#

常人追求的是物质享受,“不仁者不可以长处约。”如果没有精神的寄托必然会被物欲所累。而颜回追求的是心灵愉悦,是至圣之道。他在完善自己的学问与道德中享受到了快乐。更重要的是他可以聆听孔子这样的圣人的教诲,追随在老师身边,其乐无穷。
TOP
155#

孔子本人安生乐生,精神乐观,生活愉快。他说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孔子的人生表面上挫败不顺,实际上幸福成功。作为孔子最赏识的弟子,颜回显然继承了孔子的衣钵。
颜回成仁,能安然乐生。
TOP
156#

“成仁”能使人超越声色食货感官享受,能使人漠视顺逆荣辱外在境遇,能使人“久处约”、“长处乐”,遭遇贫寒困苦、颠沛险阻都能“不改其乐”,因而“仁”比富贵、食色更有价值。君子“成仁”,就是要以“仁”立身,做到“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TOP
157#

坚持原则,坚持道义,坚持理想,不“曲学阿世”,孔颜师徒以自己的生命实践昭示了仁人志士“君子儒”的品格操守。在困顿险恶的境遇中,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坚持推行仁义,既不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也不为现实遭际所困,随遇而安,坦然乐生,依然“讲颂弦歌不衰”;在不为世人理解容纳、几乎众叛亲离的逆境中,唯有颜回能对老师说出“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的铿锵言语。
TOP
158#

人们说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真正的孤单是一种真实的自我,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而空虚的人,害怕孤独,只有在与人的交往中才能忘却自我,麻痹自我。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即使在简陋环境下,也能够保持快乐的心态,这何尝不是达到了一种精神极致呢?

TOP
159#

物欲如果过于膨胀,精神层面的东西就可能被大面积地被忽视。最重要的是物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使我们得到快乐的源泉,快乐是心灵的感受,你只有改变内心对世界的看法,才能或得真正的快乐。

TOP
160#

儒家觉得要获得一种理性:既然有些欲望是很难满足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不去追求这种虚无缥缈的欲望。理性要求我们放弃虚幻的追求和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当我们放下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很轻松。

TOP
161#

我们会把自己所遇到的种种烦心事归结于外界施加给我们的,即所谓压力,却不知压力乃是自己施加给自己的,越来越注重于外表、流于形式,导致了我们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紧张,不快乐。
TOP
162#

人类要做成一件事情是容易的,但能够坚持内心的明净却是困难的,这世上有多少人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做到问心无愧,我相信没有人能够百分百地举起双手。我们每天都不断在追求新的知识,尝试新的人生,能够每天警醒反思自己的又有多少?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圣人,但我认为只要每天反思一点点,进步一点点,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提升。

TOP
163#

悲伤中的豁达,绝望中的勇气,这是人与生俱来的品性,只是在社会的大染缸里,我们会很容易被染色,或红或黑,不一而足
TOP
164#

没有人能长生不死,生老病死本就是人生的循环,只是我相信是有人可以超脱生老病死的桎梏,超脱这些很多人都无法看透、无法跳出的轮回,追求人生中最优雅、最淡然的姿态。
TOP
165#

人生百态,有人如娇花照人,有人如饮白开水,更有许多人终日如履薄冰,这些都是我们自己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其实所谓的追求真乐,不过是我们自己内心所感,不能强求,更不能强加于别人之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