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5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忠于祖国 [复制链接]

12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忠于祖国是爱国最基本的要求。因为我们的祖国犹如一株参天大树,庇护着13亿炎黄子孙!你、我、他都是大树上的一片片绿叶,坦若没有祖国这科大树,我们这些绿叶还能存活吗?故为了祖国之树常青,为了中国——我们共同的根,而绿着生、绿着死吧!

[em20]
TOP
122#

爱国就是忠于祖国,忠于祖国人民的表现好比文天祥一样。当元兵大举进攻南宋时,南宋大臣文天祥率兵抵抗,兵败被俘。囚禁中许多元兵将领和南宋叛臣对他劝降,或以高官厚禄为诱饵,或以死刑相威胁。文天祥拒不屈从。在狱中,他写了《正气歌》,抒发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表达了他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忠于祖国之情。无人决定杀掉他,临刑时,文天祥面向南方,跪拜了祖国人民,然后从容就义,时年47岁。爱国之情就是这样,就是以自已微薄之力为国家作一份贡献,而这份贡献是不须回报的。爱国之情在这里被升华。爱国是无分时代的。因为它是一个世界性的永恒的主题。
TOP
123#

        热爱祖国的土地并加以保护,热爱祖国的人民并加以奉献,热爱祖国的文化并努力弘扬。“一寸赤心惟报国,”一颗赤诚之心只为了报效祖国。

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面对着南宋后主的请求,面对着好友的劝谏,面对着被封为元朝丞相的功禄。他没有动摇,因为他心中只忠于南宋朝廷,只愿意为南宋朝廷尽忠。在他被处死之前,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以来有谁不会死呢?要留下一片忠诚之心照耀史册。抗日战争时期,涌现了不少学生组织的爱国运动,他们面对日寇的枪弹毫不动摇,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心中只存有一个信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的兴盛或衰亡,普通人都有责任…….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TOP
124#

爱国保家,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可是当真正面对时,又有几个人能像自己平时所说的做呢?  

    自古至今,为国捐躯的伟人士大夫数不胜数,面对强权,他们宁死不屈。面对利诱,他们从容拒绝,面对邪恶,他们刚正不阿。他们凡事以祖国益利为先,以他人幸福为乐。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更应严格要求自己,要忠于祖国,忠于祖国的一切,不做又损国威之事,违背祖国之举。关心祖国的形式,顺应祖国的召唤,所谓天下兴亡,皮肤有责。万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人人都应爱自己的祖国,并忠于自己的祖国。凡事都应以祖国、人民利益为先。

TOP
125#

说起忠于祖国,脑子里浮现出的事三国志:“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唐·李白的:“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他自己的祖国”。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深厚的爱国情感绵绵不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代有识之士都把个人荣辱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作为人民公仆,国家的一分子要锤炼“忠于祖国”的品格,成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特别是在当代,国际形势不稳定,我们更要树立忠于祖国的信念。
TOP
126#

中国从古至今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忠字,我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关键时刻甚至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辞。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里写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周恩来的“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等等,都是对忠的表现,他们都是具有忠于祖国的奉献精神。


我深深地倡导,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具有“忠”的精神,我们不但应该忠于人民,而且更应该忠于我们自己的国家。

TOP
127#

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要爱国。如今长大了,这种思想更强烈。忠于祖国是一份神圣的责任,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是自豪的,时刻铭记祖国,忠于祖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TOP
128#

列宁讲过“爱国主义就是行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可见爱国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爱国是无分国界的;爱国就是忠于祖国的表现。

      爱国就是忠于祖国,忠于祖国人民的表现好比我们的英雄文天祥一样。当元兵大举进攻南宋时,南宋大臣文天祥率兵抵抗,兵败被俘。囚禁中许多元兵将领和南宋叛臣对他劝降,或以高官厚禄为诱饵,或以死刑相威胁。文天祥拒不屈从。在狱中,他写了《正气歌》,抒发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表达了他坚贞不屈的意志和忠于祖国之情。无人决定杀掉他,临刑时,文天祥面向南方,跪拜了祖国人民,然后从容就义,时年47岁。
TOP
12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忠于祖国——爱国,古往今来都涌现出大批的英雄智士,爱国,永远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存在的支柱,也是做人的起码标准。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来,记述爱国事件、人物的文章。其中有不少篇章的作者本身就是伟大的爱国者,他们立业、立德、立言都堪称楷模。书中也少量选录了一些古代和国外题材的爱国文章,以说明爱国精神古今中外都为人们所敬重。
TOP
130#

忠于国家,一直是我认为没有变质的东西,不管有很多时候,他的意义是不会变的,也许会带有自己的感情,但是我还是很相信他。
TOP
131#

     爱国没有条件,爱国不容选择,今日祖国,世界瞩目。jt.h主席呼唤复兴中华文明的是整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热爱我们的祖国,就要从文化的高度、历史的必然中确知;热爱我们的祖国,就要从胡锦涛主席提出复兴中华文明的历史变因、现实意义、未来价值中了然;热爱我们的祖国,就要从确有所悟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周围中体现。国就是家,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家和万事兴。任何分裂祖国、破坏统一的行为都将徒劳,都将受到无情的惩治。
TOP
132#

“忠”具有尽心尽力、忠贞不二等含义,包括忠诚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敬业精神等。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是一个民族精神财富中最宝贵的,它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爱国精神是指热爱祖国的人民、土地、文化,并为之奉献的精神。

爱国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而是要落实到一点一滴的行动中去。说到爱国,我最敬佩的是南宋时的岳飞。张煌言曾写过这样的诗来赞美岳飞的爱国精神。“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畔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岳飞是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公元1125年,金兵大举进攻中原,年轻的岳飞抱着“精忠报国”的决心,应征从军,多次打败金兵。但是,昏庸的统治者偏安东南一隅,以宰相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一再向金兵求和,反对抗战。岳飞为此多次上书,斥责投降派的卑劣行径。秦桧等人对岳飞恨之入骨,视他为“议和”的最大障碍。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投入牢狱,严刑拷打。次年,岳飞被杀于风波亭。岳飞死后,人民群众为了纪念他的行为,把他葬在西湖畔,而秦桧等卖国贼,却被人铸成铁像,反剪双手,长跪于英雄墓前,千世万代受人唾骂。爱国,就意谓这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就意谓着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召唤。当必要时,我们要用生命来捍卫我们国家的尊严。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人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永远遭人唾弃,遗臭万年。
TOP
133#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屈原忠于自己的民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给生与死赋予

新的内容。他告诉我们,忠,不但忠于真理,更要忠于自己的心。某书生外出,天热口渴

。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纷纷摘梨止渴。书生不为所动。问:“你为何不摘梨呢?”曰

:“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笑:“世道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它已没有主人了。

”书生答:“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只要做人做事,能够忠于自己的心灵,忠于自己

的执着,那就可以说是,真性情,真男儿了。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忠于自己的心灵

是很可贵的的。浩气如虹,字字铿锵,句句沥血的《满江红》,除了赤胆忠肝的岳飞,试

问天下又有几人写得出来的!

TOP
134#

“忠”,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纵观中华民族的文化典籍,早在《尚书》、《左传》中,就有“以公灭私”,“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临患不忘国,忠也”等精辟论述。春秋百家更是多倡公忠,尤其是儒家。孔夫子解释自己的一贯主张为“忠恕而已”,儒学倡导“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致忠而公”,弘扬“天下为公”、“公而忘私”的精神。还有后来的“忠先于孝”,“天下之公”,“忠在恤民”等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是先贤们对“忠”的完美表达。“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忠臣良将们对“忠”的身体力行。

   “忠”是中华民族最崇高最神圣的价值追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愿。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已任、前赴后继、临危不惧、保家卫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在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志士,他们忠于祖国,捍卫祖国利益,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为国家效命,为民族效忠,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诸葛亮、魏征、颜真卿、范仲淹、岳飞、文天祥、郑成功、戚继光、林则徐、谭嗣同、陈连升、李大钊、杨靖宇、方志敏、叶挺、江竹筠、何功伟、刘慧馨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TOP
135#

赤心惟忠

         忠,就是要自己尽心尽力,真心真意为别人谋划,为自己树人,坚持中道,极为公正,无所偏私。古语云:“天无私,四财行;地无私,万物生;人无私,大亨贞。忠也者,一其心之谓矣。为国之本,何莫由忠。”忠的对象是国家、民族,是正义事业,而不是有权势的个人。在历史上,有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林则徐的“苟立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忠于国家就是爱国的表现。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感情,是一个民族精神财富中最宝贵的,是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的人因为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而牺牲,受到了万人的敬仰,即使历史的车轮碾过也不能将它们的余香碾碎。大家熟悉的岳飞就是这样一个人。公元1125年,金兵大举进攻中原,年轻的岳飞抱着“精忠报国“的决心,应征从军,多次打败金兵。但是,昏庸的统治者偏安东南一隅,以宰相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一再向金兵求和,反对抗战。岳飞为此多次上书,斥责投降派的卑劣行径,秦桧等人对岳飞恨之入骨,视他为”议和“的最大障碍。

        公元1141年,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投入牢狱,严刑拷打。次年,年仅39岁的岳飞被杀于风波亭。岳飞死后,人民群众为了纪念他的行为,把他葬在西湖畔,而秦桧等卖国贼,却被人铸成铁像,反剪双手,长跪于英雄墓前,千世万代受人唾骂。

        当个人意识到历史是由他,也是为他创造的时候,他就能胸怀全世界,能意识到国家的命运就是自己个人的命运这是公民责任感。爱国可使人趋于高尚,使人愈来愈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的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但如果这些美好的东西受到威胁时,你会如何做?

  西汉名将霍去病一生为抗击匈奴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率领军队屡建功勋,誓死保卫祖国,但却很少顾及家业。汉武帝为嘉奖他,不仅封他为“冠军侯”,还派人替他造了非常豪华的宅第。造好之后,汉武帝让他自己去看看是否满意,他回答:“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这句话足以表现他一片热忱的爱国心。

        也许,我们太过渺小,现在的我们无力做出像这些民族英雄一样的伟绩,但我们能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少用一度电,不乱扔垃圾,这样坚持着,并感染身边的人也这样做,那也就可以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