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弟子规 [复制链接]

1#
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则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分享 转发
TOP
2#

《弟子规》是古圣先贤教导人们的道德规范。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其次是做人做事要严谨且诚信。爱护天下众人,并且多亲近有仁德的君子。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才能学习各种文学方面的学问。


TOP
3#

道德始祖——舜帝

舜是中国古代的五帝(注)之一,姓姚,名重华,号虞氏,史称虞舜。

舜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双目失明的父亲瞽瞍(gǔ sǒu)又娶了妻子,生下弟弟象。舜的父亲是个顽固不讲理的人,加上后母个性粗暴凶狠,弟弟蛮横无理,后母和象因为得到瞽瞍的宠爱,三个人都讨厌前妻生下的舜,经常想杀死他。

有一次瞽瞍叫舜修理米仓,等舜爬上仓顶,瞽瞍就放火烧米仓,舜拿着两个斗笠像小鸟一样降落下来,没能害死他。后来瞽瞍又叫舜去挖井,当舜深入井中时,瞽瞍和象合力用土填井,没想到舜很聪明,挖井时就预先从旁边挖了通道,逃了出来。象本以为这次万无一失了,就霸占了舜的家产,看到舜回家来,大家吓了一大跳。但宽宏大量的舜还是以德报怨,日后依然孝敬父母,爱护弟弟。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舜二十岁就以孝闻名天下,三十岁时尧帝访求贤才,四方群臣都推荐舜,尧帝因此把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并让九个儿子和舜相处,以观察舜的品德。因为舜以德服人,娥皇、女英受到舜的德行感化,也不敢因身分尊贵就态度骄慢,待人都非常谦逊恭敬。尧帝的九个儿子在舜的耳濡目染下,也变得更加仁厚谨慎。舜到历山耕种,那里的人受到舜的影响,变得心胸宽大,让出田界。

舜到雷泽捕鱼,雷泽的人争相让出住所。舜到黄河边做陶器,那边出产的陶器变得非常精细。大家都喜欢和舜在一起,所以他住的地方,一年就聚成村落,二年形成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经过考察,尧帝对舜很满意,将帝位传给了舜。

舜帝特别注重道德教育,他宣扬五常之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推动人伦道德,开创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先河,成为历代中国人遵循的典范。

几千年来,舜文化以德为先的传统,经由孔子儒家文化传承下来,教化了一代代的中国人。

注:三皇五帝,远古时候的伏羲,神农,黄帝,号称三皇,是中国最早的三位皇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号称五帝。古文献记载,黄帝为三皇之一,也是五帝之首。

TOP
4#

父母有事叫唤时,我们要马上回答,不可拖延;父母吩咐做事,我们应立刻行动,不可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必须恭敬聆听,牢记在心;父母指责纠正我们的过错,我们必须顺从接受,坦承错误,不可顶嘴争辩,掩饰过错。

TOP
5#

周拔忤逆父母  堕落成驴

周拔是明代浙江省平阳县人,从小就是个小神童,读书能过目不忘,七岁就会吟诗作文。到十六岁,他的诗文更是名噪一时,被称为“平阳才子”。他因为得到大家的称赞,父母的宠爱,越来越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他的父母、兄弟和邻居经常忍受他暴躁的脾气。

有一年,周拔要进京赶考,父母为了他的旅费东借西凑,还请裁缝帮他裁制新衣。但不知足的周拔嫌旅费太少,嫌衣服太宽、裤子太长、帽子式样老旧、鞋子颜色太深。父母的苦心反而招来他满腹的抱怨,父亲忍不住教训他:“儿啊!你不要嫌这嫌那了,要知道父母为了你这次考试,帮你准备旅费,缝制新衣,已经伤透脑筋,弄得头发都白了,你还这样不知满足,我也想不出办法了。”周拔没有被父亲的话感动,反而大声咆哮:“我是天上的文昌星下凡,是一个大贵子,你这个草包一样的土老儿,有资格当我父亲吗?我才不是你生的,你没资格做我父亲。”他父亲被气得当场晕倒。

当天夜里,周拔被抓到地府(阴间的官府),阎罗王对他说:“你平时忤(wǔ)逆父母,虽有人的躯壳,却是畜生心肠,心田里的畜生种子结果了,你就将失去人身,堕落成畜生。”

周拔辩解:“我对父母只是据理直言,怎么算忤逆不孝?而且我是绝顶聪明的才子,怎么可能变成愚蠢的畜生?你的话不能使我信服。”

阎王和善的解释:“你这辈子聪明,是因为前生有善行。但是你今生任性狂妄、骄慢无礼、暴躁、忤逆等恶行,养成畜生的种子,上辈子的善良种子已被摧毁殆尽。你狂妄到目空一切,你的报应就该堕落为驴,被人遮盖双目(注),推磨受鞭。”

周拔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自知恶报难逃,惊惶而醒。那天就得了急病,开口困难,牙关紧闭,喉咙发出驴子叫声,名医也无法诊断是什么病,不到两天,周拔就在驴鸣声中死了。(取材自清代《暗室灯》)

注:驴子推磨时,如果看到磨上的食物,会使它想吃而停下来,不肯推磨了,所以要罩住驴的双眼。

TOP
6#

冬天要为父母温席,夏天要为父母凉席;早晨要向父母问安,晚上要帮父母弄好床被。

外出要禀告父母,回家要面告父母;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日常秩序不要任意改变。

TOP
7#

黄香搧枕温衾(注1)

黄香,东汉江夏人。九岁时母亲去世,对母亲的思念非常深切,乡人都说他是个孝子。

黄香做事勤快,不怕吃苦,一心一意侍奉父亲。夏天炎热,他用扇子搧凉父亲的枕头、席子。冬天寒冷,他用身体先温暖父亲的被褥。黄香十二岁时,太守刘护听闻他的孝行而召(zhào)见他,送他“门下孝子”的匾额(注2),表扬他的难能可贵。

黄香年少时就已熟读经典,博学能文,他写的文章闻名京城,大家称赞他“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取材《二十四孝》)

注1:搧(shān),挥动扇子。衾(qīn),大被子。
注2:匾额,横写大字,高挂于园亭、大厅、书房上方的木板。

TOP
8#

事情虽然细小,不可不禀明父母就擅自作主;如果任性而为,有亏做人子女的本分。物品虽然微小,不可私自藏起;如果占为己有,会使父母亲感到羞愧、伤心。

TOP
9#

陶母还鱼责子

陶侃,东晋名将,父亲早死,幼年家境贫寒,母亲湛氏靠织布供他读书,而且很重视陶侃的品德修养。

陶侃年轻时在江西浔阳县当县吏,监管捕鱼之事。他派人送给母亲一罐腌鱼干,母亲将原罐退回,并写信责备他:“你当县府官吏,拿官家物品送我,以为我会高兴吗?这是在增添我的忧虑呀!”

之后陶侃所到之处,都以清廉尽责而受人称赞。后来为征西大将军,封长沙郡公。

TOP
10#

父母所喜欢的事物或行为,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做到;父母所讨厌的事物或行为,子女要谨慎的为他们排除,小心改正。

子女身体受伤,会带给父母忧愁;子女品德缺损,会带给父母羞辱。

父母疼爱我,我孝顺父母有什么困难?父母讨厌我,我还是孝顺他们,才真的是品德高尚的贤人。

TOP
11#

闵子骞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周朝)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德行与颜渊齐名,为二十四孝(注1)之一。

闵子骞幼年丧母,父亲再娶,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子骞对父母非常孝顺,但后母很讨厌他,用棉絮给两个亲生儿子做棉衣,却用芦絮(注2)做子骞的冬衣。寒冬时,父亲叫子骞帮他驾车,子骞被冻僵了,老是拿不住缰绳,掉了好几回,被父亲责备,子骞也没为自己辩解。

后来父亲看他冻得脸色发青,用手一摸,发现衣服很单薄,撕开衣服一看,才知道不是棉衣,而后母的两个儿子穿的都是纯棉做的冬衣。父亲感到很悲痛,决定休妻。子骞泪如雨下,劝告父亲:“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注3)后母听了深受感动,终于悔改,如慈母般公平的对待三个儿子。闵子骞的孝子之名也因此而传遍天下。

注1:元朝有名的孝子郭居敬,感叹再也没机会孝顺去世的父母,就从古书传记中挑出历代最具代表的二十四位孝子故事,编成“二十四孝”——虞舜、汉文帝、周朝曾参、周朝闵损、周朝子路、汉朝董永、周朝郯子、后汉江革、后汉陆绩、唐朝唐夫人、晋朝吴猛、晋朝王祥、汉朝郭巨、晋朝杨香、宋朝朱寿昌、南齐庚黔娄、周朝老莱子、汉朝蔡顺、汉朝黄香、汉朝姜诗、三国(魏)王裒(póu)、汉朝丁兰、三国孟宗、宋朝黄庭坚。

注2:秋天的芦苇,花穗上包裹种子的绒絮,有点像棉絮,但保暖效果远不及棉絮。芦絮随风飞散,可帮助种子传播,俗称芦花。絮(,附在植物种子上的柔白细毛。

注3:母亲在的话,儿子我一人受寒就好,母亲如果离去,三个儿子都遭风霜啊!单,衣服单薄,挨冻受寒。

TOP
12#

父母亲有了过错,要好好规劝使他们改正,自己要和颜悦色,声音柔和;父母不听劝告,要等到他们高兴时再规劝,还不行就哭泣哀求,就算被打也毫无怨言。

TOP
13#

秀贞劝母救妹

明朝时,杨秀贞的母亲一连生了三个女儿,没有儿子,生第四个又是女儿,母亲气极了,要把女婴淹死。当时杨秀贞十三岁,急忙抱起妹妹,向母亲下跪哀求:“母亲为了要儿子就杀女儿,越得不到儿子啊!如果烦恼以后的嫁妆,就把我的陪嫁给这个妹妹吧!”

祖母骂她不懂事,秀贞又跪着禀告祖母:“祖母天天念佛,现在却见死不救,念佛有何用呢?”祖母也被感动而明白了,于是留养女婴。两年后,秀贞母亲果真生了一个儿子。

母亲生儿子时,秀贞的父亲梦见祖父告诉他:“如果第四个女儿不留下来,这个儿子铁定不能生的。”因为秀贞当初的跪禀之言,至孝感动上天,才得以延续杨家血脉。

TOP
14#

父母生病,子女要先尝尝汤药的冷热是否适中;日夜服侍,不离开父母床边。父母去世,子女守丧三年期间,常怀悲伤感恩之心;生活变得更简朴,断绝酒肉享受。为父母办丧事要遵照礼仪,祭拜要恭敬虔诚;侍奉去世的父母,如同侍奉父母生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