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弟子规 [复制链接]

16#

丁兰刻木事亲

汉朝丁兰,小时候父母就去世了,来不及奉养双亲,但常想念父母辛苦的生养之恩。

丁兰用木头雕刻父母的人像,侍奉他们就像父母还活着一样。日子一久,他的妻子就不太尊敬了,用针刺雕像的手指来戏弄,没想到雕像手指竟流出血来。木头雕像看见丁兰,又眼中流泪。丁兰问明情况,把妻子休弃了。(取材《二十四孝》)

TOP
17#

哥哥应该友爱弟弟,弟弟应该尊敬哥哥;兄弟能和睦相处,孝道就在其中了。

兄弟间对财物看得很轻,怨恨从哪里生起?彼此言语上多忍让,怒气自然消除了。

TOP
18#

煮豆燃萁 曹植七步作诗

三国时代的魏文帝曹丕,与其弟曹彰、曹植,都是卞(biàn)太后所生。曹丕继承魏武帝曹操的王位后,因妒忌任城王曹彰勇武强壮,诱骗他吃毒枣而死,太后解救不及。曹丕又要加害东阿(ē)王曹植,太后说:“你已经杀我儿子任城,不得再杀我儿东阿。”

魏文帝曾命令弟弟曹植于七步内作诗,不成就处以重刑。曹植立刻作诗回应:“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魏文帝听了面露惭色,深感羞愧。(取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煮豆子拿来做浓汤,过滤豆渣做成豆浆。豆子的茎梗在锅子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来都是同根所生,何必互相煎熬得太过急迫?持,拿来。羹(gēng),浓汤。漉(lù),过滤。菽(shú),豆类总称。萁(qí),豆茎。釜(fǔ),锅子。

TOP
19#

无论吃饭喝水,或行住坐卧;长辈优先,晚辈在后。
长辈叫人,要立刻代替长辈叫唤;要叫的人不在,自己立刻到长辈面前帮忙。
称呼长辈不可叫名字;对长辈不可显示夸耀自己的才能。

TOP
20#

王氏自食糟糠

明朝夏诚明之妻王氏,是江苏无锡的农家妇女,家境贫苦,又遇上荒年(注1),丈夫到外地工作,王氏日夜不停地纺纱织布,尽力准备饭菜给公婆吃,自己以糟糠(注2)和野菜果腹。

她婆婆偶然进到厨房,看见她吃的东西,忍不住流下泪来。后来王氏享年八十多岁,没有病痛,安然而逝。家人梦中看见打旗奏乐的队伍,迎接孝妇而去。同里有位贡生(注3),每过王氏家门,必定在门外敬礼三次,表示恭敬。

注1:荒年,因水灾或旱灾而收成不好,闹饥荒的年头。荒,农作物歉收。
注2:糟糠,粗劣的食物。糟,酒渣。糠,谷皮。
注3:贡生,科举时代,选拔学行(xìng,品行)皆优者,推荐到京师(北京)的太学(国子监、国学,元、明、清国家设立的的最高学府)就读。贡,推荐人才给君王。

TOP
21#

路上遇到长辈,要赶快走上前去行礼请安;长辈没说话,就退到一旁恭敬的站着。

骑马遇到长辈要立刻下马,坐车遇到长辈要立刻下车;长辈走过去还要等一下,等到长辈离开一百多步自己才能走。

长辈站着,晚辈就不能坐下;长辈坐着,命令你坐才可以坐下
TOP
22#

杨时、游酢立雪程门

宋朝进士杨时、游酢(zuò),是程门(注1)四大弟子中的两位,他们远从福建到河南拜师求学,留下“程门立雪”的千古佳话。

杨时从小是个神童,很会写文章,二十几岁就考中了进士。但他放弃高官厚禄,求学于程颢(hào)。程颢目送他归去时,曾有感而发:“吾道将南传了!”

游酢年少时天资聪颖,过目成诵。程颐(yí)一见到他,就称赞他的资质可传承道统。杨时、游酢先拜程颢为师,程颢死后,他们已经四十岁,早就考上了进士(注2),仍然又向程颐继续求教。

杨时和游酢初次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目静坐,二人恭敬的站立一旁等候。程颐发觉时,看着他们说:“你们还在这里啊?天晚了,回去休息吧!”一出门,才发现门外积雪已深及一尺。后人以“程门立雪”比喻尊师重道,诚恳求学。(取材宋代《二程语录》)

二人后来都学有所成。杨时官至龙图阁(王室图书馆)直学士,并把所学传入福建,为“闽学鼻祖”(闽,mǐn,福建简称)。游酢历经太学博士、教授、监察御史、知州等官位,因为游酢德行纯正,做事厚道,做官所到之处,人民爱戴他有如父母。

注1:程门指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他们认为万事万物由“道”所生,君王治国必须“行以顺道”,以德为主,法制兼顾。程门一向教学严厉、清苦,但前来拜师的人还是络绎(yì)不绝。传至朱熹集其大成,他的四书集注(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元、明、清三代科举考试的主要依据,所以“程朱理学”又称“官学”。

注2:古代科举考试,以考试成绩选拔官员,经殿试(国家最高一级的考试,由皇帝亲临大殿主持。)合格者称进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