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切换到窄版
论坛
会员
搜索
帮助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国学基金会
»
论坛
»
廉坛
»
[经典学习]七、克除恶念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返回列表
1
2
3
4
5
下一页
楼主:陈杰思
[经典学习]七、克除恶念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709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2018201917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6
积分
10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9-11-28
46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9-12-03 23:06
|
只看该用户
圣是通明,狂是昏愚,心思通明为圣,倨慢为狂。而“圣”与“狂”之间的转换只在“罔念”与“克念”之间。克己复礼只在克制我们的邪念。王阳明说:“除掉山中的贼容易,除去心中的贼困难。杨椒山说:“念头一起,就思考这是个好念头还是坏念头。李颙说:“天下的大根本,就是人心;大肯檗,提醒天下的人心。”《大学》中写道:“想修身的人,首先要自己的心正。”天下的大根本是人心,舍弃不善而培养善,舍弃不仁而培养仁,舍弃人欲而培养天理,这也就是正其心的要法。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153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湖北大学王凯旭
组别
新手上路
生日
帖子
6
积分
4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9-12-17
47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9-12-19 00:14
|
只看该用户
东汉人杨震是个颇得称赞的清官。他做过荆州刺史,后调任为东莱太守。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冒邑。冒邑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吏任内荐举的官员,听到杨震到来,晚上悄悄去拜访杨震,并带金十斤作为礼物。
王密送这样的重礼,一是对杨震过去的荐举表示感谢,二是想通过贿赂请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关照。可是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说:“幕夜无知者。”意思是说晚上又有谁能知道呢?杨震立即生气了,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狼狈而回。
这便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四知”的来历,在面对金钱的诱惑之时,杨震守住了自己的底线,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正所谓“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杨震真正做到了自胜,是为强者。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16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韩佳芸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19-12-19
48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9-12-19 11:57
|
只看该用户
我同意每个人都有善和恶的一面。有人坚持人性善,也有人坚持人性恶。有些西方人更是认为人生下来就是为了赎罪,所以他们的一生皆是为了赎罪而活。人真的是性恶吗 ?我不认为,人们的恶其实也是被不如意的境况逼出来的,如果我们的社会很美好,每个人生活很幸福,那又有谁愿意去行恶。所以克除恶念,首先要使社会美满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208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湖大苏比努尔·阿迪力
组别
新手上路
生日
帖子
6
积分
46
性别
注册时间
2020-01-04
49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0-01-04 23:34
|
只看该用户
"恶念"一词,一听就是如此的让人不舒服,这个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对的,有了好就一定有坏,有了美就一定有丑,有了善就一定有恶……善和恶是相对的,我们都希望这个世界充满爱,但是呢,可能不会实现,因为这个世界是相对的,一定会有人不希望这个世界充满爱,一定会尽所能的破坏,因为这样这个世界才能保持平衡,人们才能发现世界的美。
可能每个人心中多多少少都会有恶念产生,至于要如何对待这个恶念,将它在对他人造成伤害前扼杀在摇篮里,还是将它付诸行动,祸害他人,以此来满足自己,都是因人而异的。这也体现着这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要想成为一个被别人爱戴和敬重的人,就要做到克服和消除恶念!控制自我,保持自我,实现自我,不要给恶念留丝毫的发展空间!战胜自己,成为强者!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047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云南大学王寒
组别
中级会员
生日
帖子
61
积分
376
性别
注册时间
2019-09-25
50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0-03-20 22:55
|
只看该用户
王阳明曾说:“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不动于气,即无善无恶,是谓至善。”也就是说,物本无善恶之分,心体也无善恶,都是至善的,而恶来源于人心中的私意,私意直接产生好恶之别,修养功夫就在于除去心中私意,力求恢复至善心体。心体即是天理,修养功夫要达到、求得天理之昭明灵觉处,圣人能够自行体认,而贤人、普通人则要经过去恶存善的持续修养。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259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湖北大学杨梓欢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0-11-26
5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0-11-28 17:29
|
只看该用户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自古以来,好色、好财、好名等私欲乃性恶之本源,人们难以秉良知而克之,仅仅是以自己的此一念攻击自己的彼一念,以自己的此一欲克制自己的彼一欲,这就会在欲念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古人对如何克制自己的欲望各有见解。如;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老子“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朱熹讲“存天理,灭人欲”。这些哲学家们主张规范外在行为,以达内心纯净,但在这里我想介绍阳明心学之去欲智慧。
王阳明的心学承传孟子一脉,以求本心、去私、无欲、尽性为通向“天人合一”的方法,而具体途径是“格物致知”,“存欲去心”,“致良知”。
“ 格物致知”乃人生态度。即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进入一个专注、宁静、高效的状态,以一种客观的心态去认识事物规律。“格物”的过程也是锻炼心灵的过程,使心灵摆脱杂念纷扰,恢复到“心如止水”的本原状态,以领悟良知。“去欲存心”指的是去掉那些在修养中过分的、不切实际的杂念,用意志调整自己的心态。《传习录》中写道:“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我们只有不断锻炼自己的内心,磨炼自己的诚意,至诚无息,超越自我,认识心灵本来的状态,这就达到了“致良知”。
明悟良知,内心无私欲所蔽,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方可克服恶欲,实现大智慧。正如《传习录》所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303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马晓珑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1-01-16
5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1-01-16 20:50
|
只看该用户
每个人都会有恶念,自己战胜自己心里的恶念,这才是自身的成功。从小时候就学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要是是好事再小也要去做,只要是坏事再小也不去做,做到这两点就已经算是道德上的成功了。当我们产生私欲而要去做坏事的时候我们要克制住自己,不能被恶念所控制,而这正是大勇。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30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青岛大学张贝贝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6
积分
111
性别
注册时间
2021-01-16
5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1-01-16 22:03
|
只看该用户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明]王守仁《传习录》上)
如何剔除心中的恶念?功夫就是培善念及斗恶念。
培善念好理解,但恶念要怎么斗?这就要承认它的存在,把它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让它跑出来兴风作浪。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308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青岛大学张佩瑶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1-01-16
5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1-01-17 01:11
|
只看该用户
从这一部分似乎可以延伸到“人性本恶”的源头,我认为追逐自身快感、抒发欲望是人之天性,所以作恶是很容易的选择,难的是遏制住并控制住自己的恶念,这便是培养我们的道德良知的缘故。“勿以恶小而为之”,有时候一些轻微的恶念和恶行似乎并不会引发什么严重的后果,但实际上正是从这些微小的恶开始,如果不加节制,恶就会慢慢地滋生,所以老话常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313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青岛大学刘倩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6
积分
111
性别
注册时间
2021-01-18
5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1-01-21 20:21
|
只看该用户
“念”,发自自己的心,念的产生往往难以控制,但在念头生发之后,可以自己决定“留”是“除”。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作恶之人的种种恶行,根本在于其心中恶念之生长。只要能遏制恶念,人生也会转变方向。
庄子曾说过:“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心如明镜,心中的念头,任它自然去留。任心中的念头自然而去,实际是对自己各种“念”的控制达到很高的境界。控制意念最重要的是控制恶念,使其不可过度生长,平息恶念,最终消除恶念。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2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汉科技大学龚谈
组别
高级会员
生日
帖子
121
积分
736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06-20
56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06-27 11:09
|
只看该用户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出现期待自己更强,赚更多的钱,有更高的收入,在这背后的成本就是我们需要比以前更忙碌了,陪伴家人的时间也会更少,我们总在追求最强,但在前方总会出现更强的人。但人生的奋斗时间是有限的,有些别人家庭积累了很多代的财富不可能在我们短期内就可以超越,追求不断超越别人只会陷入循环的痛苦之中,只有面对自己,认清自己,不断地超越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28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汉科技大学张新雨
组别
高级会员
生日
帖子
113
积分
688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07-06
57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07-23 16:24
|
只看该用户
不要因为别人的恶行未见恶报就改变自己的善良。大部分人总是攻击别人的恶、攻击别人的错误,却不反思自己的愚昧,这样的人就达不到克除恶念的境界。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讲道:“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我们只有清除恶念,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40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云南财经大学赖可盈
组别
高级会员
生日
帖子
125
积分
76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10-28
58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12-03 05:02
|
只看该用户
人是善恶相生的,我们因为个体的选择不同,就会导致我们的善恶的表达不同,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恶是人自诞生以来就会存在的部分,我们要认识到这个不能改变的事实,才能知道应该去如何解决它,而不是怨天尤人或者忽视灭杀自己恶的一面,这些破坏人性和不清醒的行为都会导致人们走入到某一种极端之中,就算能够有所认识也是不全面的,偏见的不符合人性的,自然不是无情的,她给予我们机会给我们每个人都有为仁为善的能力,我们要去积极的使用这一份能力,利用它完善自身。那就是要我们保持善念,要克除恶念。克己复礼为仁,克不是克制是我们要在认识理性的前提之下破除恶的念头产生,积极理性的看待自身反省自身,最后成为一个仁者。拥有仁德,是在善恶交织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保持善念克制恶念达成的。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8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霍梦然
组别
高级会员
生日
帖子
100
积分
610
性别
注册时间
2022-12-06
59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12-06 20:46
|
只看该用户
人正因为有了欲望,才会有奋斗的动力,而欲望又会滋生贪念。随即又产生忧愁和烦劳,用老子的话说,欲望太多的人又会“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欲望还会影响人的心胸,心术,性格。欲望太多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会边的心胸狭窄,总是怕别人给自己争什么;自然内心也会变得比较阴险,久而久之就变得多疑,总觉得世上的人都想害她,造成心神疲惫。最终把自己孤立起来,活在自己的封闭圈里!
所以说欲望会驱使我们奋斗,也会使我们变的冷漠。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547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湖北大学杨雨漫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6
积分
106
性别
注册时间
2023-04-02
60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3-06-10 16:21
|
只看该用户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此句让我震撼,克除自身的恶念确实是大勇,因为这一过程是对自身恶意的剥离过程,带有几分剜肉治病的决心,这份勇气让人可敬。在恶意刚刚生发的时候人很难察觉到,也许是看到钱财的一瞬间想着悄悄拿走、也许是考试的一瞬间想着抄袭……恶念的升起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就在这一件件小事上,我们若不即使察觉这恶念,极有可能被恶念所操控,像恶念所想的那样去行事,而真的那样去做便会造成许多我们难以挽回的后果。所以,一旦发现恶意,就要及时的去掐断,不可任恶念肆意生长,尤其是在无人处,更容易滋生恶意,更要注意省察自身,发现恶念并将其斩除掉,让自身恢复清净的本心,做自己世界的英雄!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1
2
3
4
5
下一页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浏览过的版块
礼坛
仁坛
信坛
毅坛
孝坛
义坛
中华义理总坛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