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全文,以“意-象-言”为诠释线索,依次展开对本体的描摹、工夫的指点与境界的彰显,逐步呈现出一个有机贯通的心学体系。在本体论层面,阳明以易之三义为枢机,借明镜、太虚、赤子之心等意象,多重映射出良知即变易、即不易、即简易的丰富意蕴;在工夫论层面,则以“减、定、顺”三法呼应易道,以磨镜、种树、行舟之象指点出一条动态涵养、事上磨练的实践途径;最终在境界论层面,更借太虚涵摄、草木生长、一园竹等象,展现出万物一体而各得其所的终极理想。这种层层递进又圆融互摄的诠释结构,生动体现了阳明心学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理论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