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 毅: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76#

突然发现我的名字很好, 恩。很好。

TOP
77#

战国/FONT>孟子.周游列国,却并非求官,而在于行“道”,所以有《孟子将朝王章》,对于齐王的非礼之召给予回击,表现出傲岸的个性。孟子虽然不视金钱如粪土,却也不追财逐利,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千古多少文人虽然在封    建专制的重压下却都能保住气节,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清末/FONT>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项羽为有愧于山东父老自刎于乌江之畔,宁肯站着死也不肯跪着死:稽康为义决然与山巨源绝交,并留下了最后一曲广陵散。在民族大义与气节面前,他们舍生取义,成为一代代不朽的佳话,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了气节,将永世受到人们的敬仰.但是人死如灯灭,他们起码保留了自己的浩浩之白。一得一失之间啊!

西汉/FONT>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战国:屈原,看着楚国的大好河山一点点的被吞啮,看着那一群奸佞小人为了一己荣华谄媚楚王,至国家于不顾。此情何堪?他决不愿同流合污,最后在绝望之中毅然决然的投入汨罗江。我理解此时的屈原,他是带着对楚国的无限眷恋,带着对楚国人民无限的爱离开了这个他曾热恋过的世界。他知道与其卑躬屈膝的活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是的,屈原的躯体是随着滔滔的江水流逝了,可他的浩然正气却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TOP
78#

“毅”的本义是意志坚强,包括自主精神、独立意识、个人尊严、自我实现、奋斗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自强不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成武不屈、勇敢顽强等。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的初级农耕社会。人们靠天吃饭,循劳得食,社会思考的方向不是如何改善生产工具以提高生产力水平。人们很容易把社会的贫穷全部归结于政治的腐败,全部归结于“礼乐崩坏”,孔子就是这种思想的最大代表。孔子的“大道”在于改造人与社会的关系,很少想到改造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思想的局限性贯穿于《论语》。  
     孔子是善于处理矛盾的高手。对于贫穷这个矛盾,他开了两剂药方:“贫而乐”和“君子谋道不谋食”。他的药方丢掉了一以贯之的原则:摆脱贫穷是人所欲,“乐于贫”的方法就是对矛盾置之不理;“君子谋道不谋食”的方法,就是转嫁了矛盾,都没有从根本上解除矛盾。一方面,他把贫穷当作检验君子道德的试金石,“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另一方面,把逃避贫穷而不是改造贫穷当作君子也就是读书人谋道的动力,促使旧中国文明偏离改造自然的方向越来越远。但矛盾是放不下、逃不了的,如不解除矛盾,必被矛盾所制。

孔子实际上也是知道贫穷的负作用的,“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他倡导人们谋求正当的财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他提出正确的治国步骤:庶之、富之、教之。然而,他主张以什么方法来“富之”呢?《子路》记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孔子的意思是,统治者完全协调好人与社会的关系后,社会矛盾就消除了,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奋发有为,摆脱贫穷,达于小康。这样,他把两剂药方统一起来了,“一以贯之”的原则承继了。但是,即使社会矛盾消除了,人们就能实现小康吗?如果这样,人类停留在原始社会就行了,何必发展?孔子实际是没有从根本上看到人与自然的矛盾,“富之”在他思想体系内并没有占据如同现实生活中应有的地位。他说:“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孔子的贡献在于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孔子的过失也在于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孔子从理论上把“天”推到至高无上的纲统地位,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凝聚、统一和延续不断,也从滥觞期加重了中华文明的 “天盖”重担,促使中国人在两千四百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背负了过多的道德承载,成为了自然的消极顺从者。

TOP
79#

毅”的本义是意志坚定,包括自主精神、独立意识、个人尊严、自我实现、等等。


“忍受艰苦”就是能体现毅的一种精神,不管做什么事情大人都会教育我们要有毅力,所谓有毅力就是要经得起磨练、经得起困难的阻扰和挫折的打击等。如果我们连一点小小的苦都吃不了那么我们就经不起更多更大的磨难,这样我们就不会具备毅力的精神。



    我们要发挥自己的毅力去战胜困难,但是它却能反应出你的态度,能反应你毅力的程度深浅。不管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用好的一面来教导自己,就能看出这样的人就是有毅力的人。



      我们要经得起种种苦难和挫折,更不能活在自我自大的自我环境中,我们要有毅力,用毅力战胜一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9 13:29:28编辑过]

TOP
80#

一是强化正确的动机。人们的行动都是受动机支配的,而动机的萌发则起源于需要的满足。什么也不需要或者说什么也不追求的人,从来没有。人,都是有各自的需要,也有各自的追求; 只是由于人生观的不同,不同的人总是把不同的追求作为自己最大的满足。斯大林说,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从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张海迪身上,我们可以充分地看到,崇高的人生目的怎样有力地激发出坚韧的毅力。

  二是从小事做起,可以锻炼大毅力。李四光向以工作坚韧、 一丝不苟著称,这与他年轻时就锻炼自己每步走零点八米这类的小事不无关系。道尔顿平生不畏困难,看来从他五十年天天观察气象而养成的韧性中得益匪浅。高尔基说:“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生活一再昭示,人皆可以有毅力,人皆可以锻炼毅力,毅力与克服困难伴生。克服困难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增强毅力的过程。毅力不很强的人,往往能克服小困难,而不能克服大困难;但是,积克服小困难之小胜也能使人大困难之毅力。今天,你或许挑不起一百斤的担子,但你可以挑三拾斤,这就行。只要你天天挑,月月练,总有一天,一百斤担子压在你肩上,你能健步如飞。恽代英说的深刻:立志需用集义功夫。余谓集义者,即在小事中常用奋斗功夫也。…… 在小处不能不犯过失者,其在大处犯过失必矣。小压迫小引诱即能胜过,在大压迫大引诱中能否胜过尚为一问题。如小处不能胜过尚望大处胜过,岂非自欺之甚呼?胜过小者,再胜过较大者。此所谓集义也。不然集交仍然是一句空话。”
TOP
81#

的本义是意志坚强,的精神包括了自主精神、独立意识、个人尊严、自我实现、奋斗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还有自强不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威武不屈、勇敢顽强等精神。孟子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TOP
82#

德国诗人席勒说:“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一个人在确定了奋斗目标以后,若能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地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目标就可以达到,世上无数的成功者就是明证。“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那段路,往往是一道难越的门槛。这个时候,恒心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突然看见某个熟人获大奖了,或出人头地了,感叹自己当初也和她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大家都没有什么优势可言,记不清楚是什么原因,自己跑跑就放弃了。后来看见别人领奖,真后悔自己没能坚持下来。是否有恒心,就成了弱者和强者之分的试金石了。
TOP
83#

毅,强而能断也。——《论语·泰伯》

是人们为达到预定的的目标而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实现的一种意志品质;毅力,是人的一种“心理忍耐力”,是一个人完成学习、工作、事业的“持久力”。当它与人的期望、目标结合起来后,它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毅力是一个人敢不敢自信、会不会专注、是不是果断、能不能自制和有没有忍受挫折的结晶。

TOP
84#

[原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能够这样矢志不渝地坚持正义的目标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毅力。

TOP
85#

   毅者,坚守义理之正,于事坚忍不拔的意志。从古至今虽然众人都推“中庸”为最完美的性格,但是,追至先秦的各种侠义之士甚至是顽固如王安石的改革家,他们性格中的毅也让人依然钦佩不已,他们对义理的坚守使我国的民族的脊梁变得更坚韧。毅首重志,《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苏秦受辱发奋,刺股立志要显于诸侯,后佩六国相印合纵天下;精卫身何其小,东海何其大,然填海至今;愚公移山,数代不绝;苏武牧羊,终以归汉。天下扰扰,难易相生,唯坚毅不拔者能成。匹夫之志虽然可爱可敬,但如果不是志于义理或无关乎义理,那就需要反思。一人事业的选择和理想的追求,与义理有别,所以此时的“毅”就需要三思而后行,选择合理就立志,不合理就换方向。如果是有志于义理,那他的立志就变得颇具考验,守住便可能是圣贤,守不住便将沦为禽兽,为了它,可“朝闻道,夕死可矣”,为了它,“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也不改其乐”,为了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TOP
86#

昨天翻开以前的日记又找到了久违的信念了,自从进入大学,各种各样的活动似乎要把我的梦想湮没了。曾经,我为梦想执着。现在的我依然要为梦想执着。虽然我不知道梦想的完成需要多少时间,也无法预计出为梦想付出的代价有多大,也许是一生只为一个梦想而奋斗,也许这个代价是全部的青春和时间。我只能说:我愿意我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我愿意我自己不听从于命运的安排,我愿意为之付出全部的心力,哪怕一切只是徒劳,哪怕有人嘲笑,我却不信只是徒劳,我却不在乎一切阻挠,因为收获在我心中,而你看不到。我知道我的道路还很远很坎坷,但是我相信我有完成梦想的毅力,用微笑来面对一切困难和阻挠。加油!

TOP
87#

毅,便是坚毅,果决,志向坚定而不动摇。沉毅。刚毅。毅力。毅然。毅勇。坚定有毅力。

宋朝的叶适在其著作《徐德操墓志铭》中说:“有所执论,发於坚毅,不可悗夺也。” 清代的恽敬也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若夫文之坚毅者必能断,文之精辩者必能谋。”(《上举主陈笠帆先生书》)

TOP
88#

我们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即具备坚韧的毅力,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人生历程有顺逆,冲过逆流可成功,没有毅力达不到目的;成败进退取决于自身是否坚持不懈的努力;但即使是接近成功,不坚持努力就是失败。 我们愈为环境所困,反而更愈加奋勇,加强自己的意志力量。

TOP
89#

[原创]

我们来看一下“毅”的汉字释义


基本解释

  果绝,志向坚定而不动摇:沉毅。刚毅。坚毅。毅力(坚强持久的意志)。毅然。毅勇。

详细解释

  【形】
  1、形声。从殳,“殳”指兵器。本义:意志坚强、果断。
  2、同本义。
  毅,有决也。——《说文》
  毅,强而能断也。——《论语·泰伯》
  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性严毅。——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毅武(刚强勇武);毅烈(刚毅节烈)
  3、坚决。
  心毅,则憎心见于下。——《韩非子·八说》
  杀敌为果,致果为毅。——《左传》
  又如:毅色(严肃坚决的神态)。
  4、残忍,残酷。

  强忍犯义,毅也。——《国语·楚语下》


我觉得,从这些解释上可以看出“毅”就是,一个人认准了一个信念或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去达成,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这种坚持不懈努力的表现,就是所谓的“毅”。苏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纵观古今,没有一个成大事的人,身上不闪耀着优秀品质的光辉,而,“毅”这是他们身上的共同点。在“毅”光辉下,只有为了理想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人才能走向成功,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8 21:17:45编辑过]

TOP
90#

毅力是理想实现的桥梁,是驶往成才的渡船,是攀上成功的阶梯。

  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充满荆棘,坎坷不平的,会有许多障碍险阻。

  这就需要培养顽强的毅力。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告诉我们,高成就的人除了在理想、信念、进取心自信心方面明显高于低成就的人之外,还在心理承受能力,不屈不挠的意志等方面明显高于低成就的人。有成就、有作为的人毅力,无不具有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我国古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费了27年;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15年;天文学家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用了30年;大文豪歌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而郭沫若翻译《浮士德》就用了30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这些中外巨人的伟大成果无一不是理想、智慧与毅力的结晶。还有一些科学家为坚持真理付出了鲜血与生命。例如塞尔维修发现了血液循环,被宗教徒活活烤了两小时;布鲁诺提出了宇宙无限,没有中心的思想,被罗马教廷关了7年,最后被判火刑。顽强的毅力是他们成为巨人的一个必备重要条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