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516171819202122 / 2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自尊自信 [复制链接]

301#

自尊是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契诃夫在给他弟弟的信中说:“你知道吗,应该在什么地方意识到自己渺小?那应该是在神和智慧、美和自然的面前,而不是在人们面前。在人们之中你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诚实的小伙子可不是渺小和微不足道的。”处在人群中的每个人都是有着自己尊严的,我们要意识到属于自己的尊严。同时因为自尊,才能尊重别人,没有自尊的人很难去尊重别人。
相比自尊,自信要难一点,与他人的比较经常让我们失去自信,但自信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状态,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信任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和不擅长的东西。盲目的自信是不好的,自信应该是有基础的,它是对自身有所了解之后,对自身优点的自知和面对自身弱点的坦然,只有诚实正视自己的一切,才会产生真正的自信,这样的自信才是坚固、持久的。
TOP
302#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尊严,是一个人的精神需求,是作为一个个体所迫切需要的东西。但尊严是何物,要如何取得,我想有很多人都会陷入许多误区。
       首先,想有尊严者必先自重,尊严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自己建立的。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也就是说希望尊贵是人们共同的心愿。每个人在自己身上都有尊贵的东西,只是没有深思罢了。别人所给予的尊贵,不是真正的尊贵。如果自己都不重视自己,别人又怎么可能、又有什么理由重视你呢?而“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如果你自己安于贫弱,最终也只能是贫弱;自己安于愚昧,最终也只能是愚昧。你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重要的人,不能以强者的标准要求自己,那最终自贱者人亦轻之。
       第二点,想有尊严者必要自信。而自信又来源于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孟子那种“舍我其谁”的自信,又要有他的担当与学识本领。比如现在,许多的人崇洋媚外,说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可笑之极。我们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传承之悠久几家能比?我们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又有几家能比得上?不过是在近代发展的时候差了几步,还真的没有点自信了?现在我们中国虽然还有许多的问题,但其发展之好是有目共睹的,要想人家尊重你,先立起自信来,多为自己的自信增强本领。
       “别跪着,站起来!”
TOP
303#

“人不自重,斯召侮矣;不自强,斯召辱矣。自重自强,而侮辱犹是焉,其斯为无妄之灾也已。”自尊自信,自重自强。是每个人都听说过的道理。但真正能全部做到的却是寥寥无几。自尊自重,是为不谄媚不逢迎。自信自强,是为意志坚定而有所行动。如果做到了这些,成功也就在不远处了。
TOP
304#

先有志后而行
《经学理窟.义理》: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学者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和情趣,心思不集中在志趣上,即使学习也不会有什么成就。学习者不应该志气小,志气小就会易于满足,易于满足就没办法拥有进取精神。因此人的志气与骨气对于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影响巨大。人生首先要有大的志趣,并且为自己设定好目标之后,再将其细化,最后付诸行动。但是,远大的志趣是前提,是所有行动的源泉。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曾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因此只有心怀大志的人才能有所作为.
TOP
305#

关于自信的来源,早的时候我也坚定地以为来源于实力。只有切切实实去努力了,认认真真地对待了,有了能力,才有底气,才能相信自己有能力做成这样那样的事情,才无所畏惧,才自信。这个逻辑可以解释在成就动机驱动下人们更加努力也更加可能进步成长的内在原因。
TOP
306#

基于自卑之本性,尤其对“自尊”“自信”之词极为敏感。《孟子·告子上》中的一句话,我尤为喜爱,始终将它印刻在脑海里。这句话是:“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其意为:希望尊贵,这是人们共同的心愿。每个人在自己身上都有尊贵的东西,只是没有深思罢了。别人所给予的尊贵,不是真正的尊贵。此句给人带来浓浓感动之余还给人以深切的醒悟,它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值得引以为傲的内涵,所有的阻碍不过是能否发现,以及发现事件早晚的问题。它更是劝导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进行思考,理解和探究自己,在适宜的时机发掘出自身深处所蕴含的可贵之处。在这里写下我衷爱并且奉为人生圭臬的一句话:“善良的人都很晚熟,而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仍然善良和赤诚,不断地寻找同类,最后成为最孤独的一个。”——莫言《晚熟的人》
TOP
307#

谈到自尊和自信这两个我不擅长的话题,我真担心自己会露怯。但是,这章的讲解震动着我的心灵,故而我特别想要和大家聊聊它们。
“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此番豪言壮语充分显示出主体自尊和自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因着自尊,能够正确恰当地评价自我,看到自己做成事业的方向。在这一基础上,自信的助力会促使人将想法付诸实践,进而有所成就。譬如,少年时代的朗朗被钢琴老师认定没有天赋,但他自尊自信,苦练琴技,今日之朗朗已然是享誉国际的钢琴大师。自尊和自信,帮助人们扫除眼前的路障,让人抖落束缚,勇往直前。具备自尊和自信的个体,会重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他们会在意别人是否尊重自己,但他们在内心深处明了:自我的价值不靠别人的吹捧与假意奉承实现,只可能通过自己日积月累辛勤付出的努力与汗水取得。那么,假使人人皆明了这一道理,为何还总有轻贱生命,肆意浪费青春的人呢?我想通这一点,有赖于二程的理论——“惟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弃者绝之以不为,虽圣人与居,不能化而入也。”他们自暴自弃,是因为不信,也不愿做。这样的人,从内心深处放弃自我救赎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可能性,已然无可救药。我不禁想起新闻上屡屡报道的信息:花季少女伙同他人入室盗窃,未成年少年结伙作案......他们语气冷漠,满不在乎地问着,“我就不愿意学习,怎么了?”“我就是比别人差劲,别说了,我不听......”张扬轻狂的背后,实际上揭示他们不信、不做的原因——不自信,不懂得自尊自爱。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鼓励与包容,他们在心灵深处就是破碎的。更别提教育和耐心的引导,在诸多不安因素的叠加下,他们只能在悲剧中无限循环。在希望中失望,在失望中绝望。对于他们的困境,心理学学者已经在救赎的路上,但愿他们能重新看到自己的可能性,也希望世界能对他们有多一点善意与包容。
自尊与自信,是一个人成功路上扮演十分重要的两个角色。前者为你的尝试铺好基础,后者激励你释放潜力,勇敢地随心前行。
TOP
308#

中学时期我们都学过毛主席的一首词《沁园春·雪》,其结尾“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展现了毛主席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正如他在《七古·残句》中写道“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其中“水击三千里”化用《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毛主席跃动英姿在水中迎风劈浪,何等畅快淋漓,有水击三千里之感既豪迈又对自己未来的前程满怀无穷的信心,此生鸿鹄之志定将实现,而且会像击水三千里一样痛快无比。我们当代青少年也要学习毛主席这种坚信自我的精神,切莫妄自菲薄,要不断努力进取,实现人生抱负。
TOP
309#

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毁然后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增强自信力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国家到个人,自信不仅是立足点还是发展的内驱力。其实从古代许多经典名著当中我们都学习过自信的含义与力量,如寓言故事“毛遂自荐”中的毛遂,如果不是他对自己的能力有绝对的自信力,那么他就不会踏出那一步,他的人生也不会获得转折点,所谓“不安于愚,而不终于愚”。再如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大家都学习过,蝼蚁當有鸿鹄之志,自己的力量虽然很微弱,但是只要自己内心足够坚定,认定自己的行为的方向性与正确性,那么目标必会达成,可谓“不安于弱,而不终于弱矣”。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是有闪光点,但是有的人就能抓住机会,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而有人便自暴自弃,自怨自艾,缺乏自信心将一事无成。对于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来说也是这样,每个人的起点以及自身潜质是不一样的,不要把眼光一直放在其他人的身上,而是要发现自身的特长,并且潜心学习积淀,在关键的时刻抓住机会绽放自己。“我命由我不由天”只有当每个人自信了,整个国家才会自信,才会一直矗立于世界之林。
TOP
310#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自信无论在人际交往上,事业上还是在工作上都非常重要。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他人才会相信你。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把许多“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自信。自尊自信,对于个人来说,每个人自身永远是自己最坚强后盾,也是最可靠的依赖,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到对自己的尊重与呵护,都要充分相信自己,给予自己最大的鼓励,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自身的活力和潜能。
       而对于集体,社会,国家来说,保持各个方面的持续发展,不管外界如何评论,都应该保持对于自己的相信态度,永远相信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即使披荆斩棘,即使前方迷茫,也要在任何时候保持自信,一步一个脚印的推动自己的发展。
TOP
311#

20世纪初期的中国,上至国家政策,下至普通个人,都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热潮,这股热潮在文化届更是火热,这让国人的文化自信程度受到严重打击。国宝熊猫和中国传统武术竟被西方抄袭制成电影返回国内让民众消费,各种美国大片的引进伴随着他国文化输出,这是我国历史上关于电影艺术的一段辛酸史,也是中国文化的一段消极史。好在坏景不长,由于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感,在经过前辈们的努力,中国文化如今又开始走起了上坡路,虽然缓慢,但希望是被我们渐渐看到了。最近,国产电影《人世间》被迪士尼买下了海外独播版权,这是一部讲述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的电影。由此我们看到,其他国家也在开始关注中国,关注中国文化。
中国是拥有着几千年伟大历史的国家,并且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出现过断流的文明,我们的文化经历着现实和历史的答磨,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自己的文化。这更是我们的根,是使我们立足于世的深魂。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知识,了解我们的祖国文化 ,在时代浪潮中继承并且发扬它,我们还应该结合时代背景,对文化基础上做出创新,以永葆其生命力。
TOP
312#

人要有志气,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自尊自信,也能坚守自己的自尊自信,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个人有志气就能做起很多事情,在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碎片化的时间,比如工作间隙,学习间隙,做事情之间的间隙,下班之后,有目标的人在间隙的时间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情,会懂得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点做一些零散的事情,但这些事情都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有着巩固和提升的作用,没有目标和意识的人会选择刷刷小视频或者打一盘游戏,慢慢的随着时间的积累,有志气的人与没有志气的人之间的差距就产生了
TOP
313#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写过这样一句话:“要自爱,不要把你全身心的爱,灵魂和力量,作为礼物慷慨给予,浪费在不需要和受轻视的地方。”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到自尊自信。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充满自信,才可以突破自己、创造奇迹。
苏格拉底说过:“一个人能够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陶渊明面对官场上的不良作风,宁可辞官也不为五斗米折腰。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见外国元首时,由于这位外国元首看不起中国人,在和周总理握手之后立马拿出手帕擦手。面对这样的情况,周总理也拿出了一块手帕,擦了擦手后把手帕扔进了垃圾桶,从而捍卫了我们祖国的尊严。如今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就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自尊自信地发展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处理国际事务,树立我们的大国形象。
TOP
314#

仁的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广大的,但在泛爱众之前,我们首先要做到自尊自爱,人必定是自爱,然后别人才会去爱他;人必定是自尊,然后别人才会去尊重他。自爱,这是仁德的至高境界;自尊,这是礼仪的至高境界。
我认为,只有爱自己,才会更好地爱别人。要自己喜欢自己,勇敢地面对自己,接纳自己的所有是喜欢自己的前提,是成熟的表现,也是对自己的仁与爱。
首先,我们让每天充实,不能浑浑噩噩的过生活,对生活要有目标和追求,让自己自律、自立,自强。凡事自己想要的东西要自己努力赚钱买,不要总想着伸手问人要。因为别人凭白对你好,总是想从你身上得到什么,自尊来自于自立,而摆脱对别人的依赖才有自尊、自信。其次,远离那些不爱你的人,不尊重你的人。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不让坏人对自己有可乘之机。最后,活出生命的意义,不随意践踏自己的尊严,也不随便放弃生命。虽然生活有许多不容易,但一定要活出自己的意义。
TOP
315#

只有有了目标之后,才会有奋斗的方向和动力,这样在做任何事的时候才不会因为某些外界的干扰而轻易放去已定的目标,只要有了坚定不移的品质,实现目标的动力就会源源不断,如此目标很快就会得以实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