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信的定义 [复制链接]

1#
信的定义


  诚信,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还是立身、修德、处事、乃至做人之根本。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句话:“没有比诚信更珍贵的遗产。”在我心中,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诚信,失去诚信就等于失去别人对你的尊重。那么,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背景下,诚信又具有什么新的内涵呢?


   首先,既然诚信的根本精神是真实无妄,那它就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求实精神。在诚信这把精神的标尺面前,一切的虚情假意和欺瞒诈骗都将无所遁形,遭到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其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诚信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它要求社会群体建立公正合理的制度,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树立起公平的处事态度以及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


   再次,诚信所内涵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诚信对之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是立国之本。  


对于一个社会单位(如一个企业)而言,诚信是立业之本。  


对于具体的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就是培养人走向高尚的最好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道德准则,它指引着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说,诚信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它不仅对社会的稳定繁荣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加强社会成员的个人道德涵养,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也至关重要。


分享 转发
TOP
2#

“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信”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左传.宣公二年》:“麂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TOP
3#

“信”是儒家思想种经典的“五常”:“仁、义、礼、智、信”种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子经》中说到 “信,言合于意也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可见,信就是诚信,诚实守信,言出必行。我认为这是人的立身之本。
TOP
4#

“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信”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
TOP
5#

希伯来十一章一节说,“信就是所望之事的质实,是未见之事的确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