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认为,即使最
善良的人,也有其丑陋卑劣的一面;同样,即使最恶毒的人,也有其善良
美好的一面。看清这种与其本质对立的一面,我们才能客观公正地做出对一个人的评价。
西汉宣帝时间,韩延寿代替萧望之担任左冯翊。萧望之听说韩延寿在东郡太守任上,曾发放官府之钱一千余万,便派御史前去调查,韩延寿听到消息,也派人调查萧望之在左冯翊任内发放属于廪牺令掌管的一百多万钱之事。萧望之上奏说:“我的职责是总领天下监察事务,听到有人检举,就不敢不闻不问,却受到韩延寿的要挟。”汉宣帝因此认为韩延寿不对,命
分别调查到底。结果指控萧望之动用官钱一事并无事实根据,而萧望之派到东郡的御史却查出韩延寿的“问题”。韩延寿竟因此被指控犯有“狡猾不道”之罪,斩首示众。行刑时,官吏和百姓数千人送他到渭城,人们扶老携幼,攀住韩延寿的囚车车轮不放,争相进奉酒肉。韩延寿不忍
拒绝,一一饮用,共计喝酒一石有余,并让原属下官吏分别向前来送他的百姓致谢,说道:“
辛苦各位远程相送,我死而无恨!”百姓无不痛哭流涕。
萧望之何许人?萧望之字长倩,他是萧何的六世孙,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萧望之是西汉宣帝、元帝倚重的大臣,又是著名的经学家。萧望之是当时的名儒,史称他“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但是这样一个以声望著称的人,何以忍心在与韩延寿的较量中直接置之于死地呢?看来,即使再善良的人,也有自己阴暗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