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义取舍 [复制链接]

1#
由义取利


义利,是儒家关注的核心价值命题。在这个问题上,孔子、孟子、荀子等都主张以义为重、先义后利,强调“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等等。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商把“重义”视为经商的重要原则,强调宁舍利取义而不见利忘义。明代一位著名晋商在总结其经商经验时提出,商人应与士一样,讲究道德修行,做到“利以义制,名以清修”。正确处理义利关系,今天仍然是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与社会和谐所必需的。在社会分工与合作十分发达的条件下,人们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人与人之间具有高度的利益相关性。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现代社会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有机统一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互助友爱等,是促进社会和谐与健康发展的“大义”所在。每个人在谋取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并有助于促进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同时是否妨碍他人合法利益的实现;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使前者服从于后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和谐社会“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孟子把义与利并提,但并不反对对利的追求。传统的义利观是排斥对利的追求的,而孟子则认为人们对利的追求是一种本性。统治者只有让百姓有恒产,有利可图,才可能使其安居乐业,政治才能得到巩固。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利呢?孟子主张“以利取义”,义是一种品德,是一种浩然之气。一个国家,从统治阶级到黎民百姓,倘若都以利作为自己的追求,那么这个国家的统治肯定不能够长久。相反的,如果他们都能够重义轻利,不仅不会失去利益,而且还会比“唯利是图”获得更多的利益。


    在这个时代中,不懂得修身的人多了,而内含大智慧的人少了,很多人见利忘义,损人利己。要记住“得失永远是平衡的”,我们应该学会修身,让美的东西充盈我们心空。孟子主张“崇义尚道”的人生观和“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并且崇尚民本思想。   假如这个世界的人都能够以“以利取义”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做选择,我相信,这个世界一定会减少很多的邪恶,而增添很多的善良,那么,我们的世界也就趋于和谐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