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道德”和“伦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复制链接]

1#
道、德这两字最初是分离的,各有意思。先秦诸子对“道”有多种解释,在此不想多言.


在古代,“德”与“得”义基本相同,最早把“道”和“德”联系起来成为“道德”一词的,是管子,他说:“道德定于上,则百姓化于下也。” ,意思就是叫人们要按照天道的规律去行为处事。这样,你就是一个对“道”有所“得
”(德)的人。



在古代“伦理”一词最初也是分开的。“伦”字最早通“纶”(经纶之义)、后来才发展有 “人伦”的含义。“理”字最早的含义与制作玉有关。所谓“玉之未理者为璞”。后来二者进入官方语言才有了教化等相关含义。



可以说伦理和道德因都与行为准则有关,所以在含义上有了很大的相合之处,但二者也有一些差别。



伦理更强调客观的他律的(社会)关系,道德更注重主观的自律的(社会)个体。道德往往与个体主观行为有关而伦理却往往指涉有形的社会系统.



但随着欧风美雨沁润中国大地,国人大大抛弃本土道德和伦理的意涵,反而去诠释和吸收接纳西方外来的定义,国内学界伦理学和道德哲学的混乱由是可见。



不同的“伦理”代表着一部分人类群落独特的道德观念,谁也不能说其中一种就足以概括取代和优越于另一方,就如同伦理本身和道德本身谁也不足以完全概括对方。只能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在与时代相碰撞和破擦中衍生出新的义含,或是新的道德和伦理。二者是相互交叉扭结在一起的,伦理不能遗弃道德自存,道德也不可缺少伦理独生。因为从内容上讲,他们两个就如同是在同一胎盘的羊水里浸泡出来的连体婴,虽各有独立的手脚头脑,但却共用一个心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