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背景(一)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首先,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以华夏为天下的中心、视环绕华夏的邻邦为蛮夷的心理定势。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过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在古代中国,海上交通大多局限于近海。其次,偏居一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天然的自我保护屏障,使它具有超常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中,虽数度受到异质文化的冲击,但都能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对异质文化巨大的涵摄能力,最终将其融入本土文化,这就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亘古独立,长久不衰。(二)以农耕经济为主的自然经济早在5000多年前,兴起于黄河中游地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经展现了中华先民从渔猎向农耕生产过渡的历史风貌。与此同时,长江中下游的屈家岭文化以及钱塘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也都显示了中华先民辛勤耕耘、繁衍生息的时代痕迹。及至商周,农耕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崛起于中国西部的周人,更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部族。被周人尊为先祖的后稷,即被奉为农神。以农为本、以农立国是周人根深蒂固的经济和政治理念。周代以后,历代王朝都把重农作为治国之道。农耕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大大促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4 15:16:1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