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帖] [复制链接]

1#

(1):《周易》的形成过程

    《周易》的产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最早可以上溯到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所谓“三皇”指的是谁,说法有很多,孔安国《尚书序》中的说法:伏羲氏、神农氏和黄帝,按照王大有先生《三皇五帝时代》的考证推算,其时代年限为:伏羲氏时代(7724-5008B.C)、神农氏时代(5008-4513B.C)、黄帝轩辕氏时代(4513-4050B.C)。孔安国《古文尚书序》说,三皇之书叫做“三坟”,是“言大道”的书。
    按照《汉魏丛书》中的《古三坟》,应当是指:伏羲氏山坟《连山》、神农氏气坟《归藏》、轩辕氏形坟《乾坤》。对此,当然有怀疑甚至否定的,尤其是近代以来的疑古派和受疑古派以及西方科学影响的近现代学者。不应该否定自己的历史、缩短自己的历史,我们的远古历史无法证明就不能相信,难道西方的《圣经》能得到证明吗?他们为什么还相信呢?在十九世纪,西方的文化侵略遍及全球,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证明自己的文化比任何民族的文化都好,因此,他们一方面极力称赞宣传自己的文化,一方面又极力贬低并鼓动各民族的人们自己主动贬低自己的文化,我们现在不能再上这个当了。再说,我们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三皇五帝存在的情况下,也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存在,应该采取存疑的态度。
    五帝时代(按照孔安国《尚书序》中的说法,指的是:少昊金天氏时代  
[4050-3790B.C]、颛顼高阳氏时代[3790-3380B.C]、帝喾高辛氏时代[3380-2357B.C]、帝尧陶唐氏时代[2357-2128B.C]、帝舜有虞氏时代[2136-2013B.C含摄政]),传承了三皇时代的文化而加以演变。到了三王时代,就更有了明确的记载,说夏代(前2146年-1675年,共计17位帝王)传承了伏羲氏时代的《连山》,商代(前1675年-1024年,共30位帝王,享国646年)传承了神农氏时代的《归藏》。西周(前1029年-公元前771年,共13帝)时,由周文王和周公在《连山》、《归藏》和《乾坤》的基础上写成了《周易》,大概就是《帛书周易》的样子。
    春秋时期的孔子又对《帛书周易》进行整理,修订卦爻辞,排定六十四卦序,解说卦爻象以及《周易》的用法、含义,修饰《周易》的文字,这样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周易》。(《史记·孔子世家》中说他曾“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孔子不仅整理了《周易》,而且曾对弟子讲解过,后来,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后来根据他的讲解先后作了十篇对《易经》的诠释文章,这就是《易传》。应该说,广义的《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狭义的《周易》只包括《易经》而不包括《易传》。有经有传以后,《周易》才最后完善定型了。


(2):周易”两字与书名的含义



   “周”的含义有几种说法,一是朝代名——周代,孔颖达、朱熹等皆持此说;二是周普、周遍、周全,郑玄、陆德名、姚配中等持此说;三是地名——周地,因为周人发祥于周地,即今陕西岐山县,孔颖达兼持此说,四是周旋、周环、周期——揭示了宇宙周期循环运动的规律,近人有此说。 我们说,“周”字可能有周代、周族、周地之义,但人们普遍接受的还是周普之义。
    关于“易”字的来源,《说文》引“秘书”说“日月为易”,有人说从“蜥蜴”之“蜴”借用来的,另外,还有的说来源于斟酌,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但“易”字所取的意思更与“日月为易”相近。
    再说“易”字的含义。一说是“生生之为易”,这是“易”的最根本意思;一说是易含三义: “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易纬·乾凿度》)郑玄《易赞》和《易论》说:“变易”,体现宇宙万物永恒运动的本质;“不易”,说明事物运动可感知可认识的相对静止状态以及宇宙发展规律的相对稳定性;“易简”,则说明乾坤阴阳变化规律的本质的非神秘性和简明性。这也就是说,“易简”是说《周易》六十四卦的表达方式是最好的表达方式,能以最简单的方法,表达最多的内容,而且减少词语的限制性。“变易”是指《周易》以六十四卦之间的互相变通、交易而反映万事万物的变化运动规律,如从乾卦再分别变为六十四卦,则表示六十四种变化运动规律。“不易”是指《周易》所表达的阴阳以及阴阳的存在形式、变化规律是永恒的。
    另外还有易兼五义之说:变易、交易、反易、对易、移易,这种解释是后起的,是在“易”的运用过程当中产生的,不是原来的命名之意。
    总起来说,“周易”是全面周到、普遍适用的,以阴阳的存在形式和阴阳运动变化规律来反映宇宙、社会、人生规律的综合学。
    所谓“全面周到、普遍适用”是说,《周易》囊括了天地人三才,兼容了治天下、论长生和卜吉凶各个方面,所以,天下万物莫不包容于其中。如《系辞传》所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可以“体天地之撰”、“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也。”“圣人”可以据此“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如果能够“尚其辞”、“尚其变”、“尚其象”、“尚其占”,则天下万事万物都在其中了。


(3):《周易》的内容·卦象(一)已配图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由卦象、卦名、卦辞、爻(音[摇])题、爻辞构成。《易传》则由十篇解说《易经》的文字构成。
    易经·卦象:
    卦象,是指易卦的原始之象,也叫卦形、卦符、卦画。《易经》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对应着一个卦象,所以有六十四卦象。狭义的卦象是指由表示阴的符号 “—  —”(读作[拆])和表示阳的符号“———”(读作[单])构成的三个卦画和六个卦画构成的单卦和别卦形。八卦是《易经》构成的最基本要素,也应该是最早产生的“易”的表现形式,是“易”之小成。六十四卦则是构成“易”的基本形式,《易经》的卦爻辞都是从其卦象衍生出来的,它标志着“易”之大成。
    “象”是什么?《系辞传下》说:“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也就是说,卦象是《易》的根本之所在,是万事万物的映像,标示着人对大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认识与分类。一方面,没有了卦象也就没有《易》,另一方面,“象”是最好的表达形式,对于懂得“易”的人来说,可以从中读出无穷无尽的内涵,而很少言辞的限制,但是对于不懂“易”的人来说却只能是“天书”。
    卦象有八卦卦象(单卦)和六十四卦卦象(重卦)的区别。单卦由上下三画构成,重卦由两个单卦上下重叠起来,因此每卦有六画。
    八卦卦象包括从下向上排列的三个阴阳卦画,阴画是中间断开的,阳画是不断开的。这三画分别称为初、中、上。其中每一画都只能称为“画”,而不可称为“爻”,只有到了六十四卦中,每一画才可以称为“爻”。这三画分别表示地、人、天,涵括了天地人三才。有了八卦,便可以把世界乃至宇宙间的一切分为八个种类,以此表示万物了。关于八卦的最初创始者,一般没有什么怀疑的,但是到现在人们却可以因为把“伏羲氏”归结为神话传说而怀疑,可以说怀疑得无理,更无据。
    六十四卦的卦象将单卦的三画扩充为六画,也就是说将天地人各自再分为阴阳。具体来说是,将地分为刚柔,将人分为仁义,将天分为阴阳。实际上,这是将阴阳作为天道,将仁义作为人道,将刚柔作为地道。有了六十四卦,不仅可以表示万物的存在形式,而且可以表示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形式了。是谁从八卦发展为六十四卦呢?历来说法很多,最具典型性的是伏羲氏自己创造八卦又自己发展为六十四卦。另外还有人说是神农氏、黄帝,甚至说是周文王。
    广义的卦象不仅包括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形,而且包括八卦所代表的事物。如《说卦传》中所说的:“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等等。


(4):《周易》的内容·卦名(二)


zhun1
xu4
chu4
pi3
gu3
shi4he2
bi4
dun4
kui2
jian3
jie3
guai4
gou4
cui4
gen4
xun4
dui4
    《周易》每卦都有卦名,单卦有八个,即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叫做经卦。在狭义的《易经》部分都是由经卦两两组合而成的卦,叫做别卦,也叫派生卦,每个卦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名字,这就是卦名。有人将六十四卦卦名编成了一首词的形式,录之于下(在断句上我稍加了一点改动):

    乾、坤、屯(音[zhun1])蒙、需、讼,
    师、比、小畜(音[xu4],朱熹注为[chu4])、履。泰、否(音[pi3])。
    同人、大有、谦,
    豫、随、蛊(音[gu3])、临、观。
    噬嗑(音[shi4he2])、贲(音[bi4])。
    剥、复、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离。    

    咸、恒、遁(音[dun4]),
    大壮、晋,明夷、家人。
    睽(音[kui2])、蹇(音[jian3])、解(音[jie3])、损、益。
    夬(音[guai4])、姤(音[gou4])、萃(音[cui4])、升、困。
    井、革、鼎,震、艮(音[gen4])、渐,
    归妹、丰、旅。
    巽(音[xun4])、兑(音[dui4])、涣、节,
    中孚、小过,
    既济、 未济。

    卦名应当是与卦象同一时代产生的,因为有了卦象就必然要赋之以名,以便称谓。但是,八卦与六十四卦的卦名又是逐渐规范化的,当初三皇五帝时代肯定与现在的名字不一样。到了孔子及其弟子整理编订了《易经》之后才得以统一并确定下来,在《帛书周易》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5):《周易》的内容·卦辞


tuan4
pin3
zhun1
guan4
yong2
xi4
chang4

    卦辞也叫“彖(音[tuan4])”,即六十四卦每卦的卦象、卦名之后的总言一卦吉凶的话。如《乾》的卦辞是“元亨,利贞”, 《坤》的卦辞是“元亨,利牝(音[pin3])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等等。
    每卦的卦辞是根据卦象推演出来的,是对卦象的文字表述。虽然说卦象使人在理解上最少受限制,但是如果没有文字的表述就找不到理解的入口,好比一座高楼没有阶梯。正因如此,所以,我们才应该先从读卦辞入手,而后再从卦象去加以探求,当我们从卦象之中得到其内在意象之后,应该忘掉卦辞、卦象,这也就是“得意忘象”。(当然,也有人说是从卜辞总结整理而来,但是,如果这么说,很难解释它们为什么会如此成系统)。
    卦辞是解释某一卦的总原则,就象一篇文章都有题目一样。《易经》的卦爻辞的编排是一种特殊的体例,卦辞相当于一篇文章中的小标题,但是又与之不尽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文章一般只借助于文字的表达,而卦辞以及后边的爻辞都要借助于卦象、爻象来理解,否则我们只能是“管中窥豹”,不可能得其全豹。
    总起来说,卦辞都是带有象征性的,如果仅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那是难以真正理解《周易》的。这些卦辞有的直述吉凶,如《屯(音[zhun1])》的卦辞:“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其中的“利建侯”就不能理解为只是有利于“建侯”,而应当看作有利于开创性的工作等等。有的象寓言一样,如《观》的卦辞:“盥(音[guan4])而不荐,有孚颙(音[yong2])若。”“盥而不荐”的意思是祭祀之前要洗手,用此非常清楚的事情来表示做事要虔诚庄重。更多的是将表示吉凶的词语和寓言性的词语结合起来,如《震》的卦辞:“亨。震来虩虩(音[xi4]),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音[chang4])。”其中,第一个字表示吉凶,后面的则表示寓意。
    按道理推测,《三坟》应当是都有卦辞的,只不过是与《周易》不同。大概《连山》侧重于阐述治天下的道理,《归藏》侧重于论长生,《乾坤》侧重于卜吉凶。从《帛书周易》到《周易》则是主要侧重于卜吉凶,又兼顾治天下与论长生。


(6):《周易》的内容·爻题



    所谓爻题,是指六十四卦的每一卦用以标示爻位与爻性的文字,它们本身没有多少意思,似乎只是起一种排顺序的作用,实际上却有很好的作用。爻位是指一卦中六个爻各自所在的位置,都是从下往上排,分别是:初、二、三、四、五、上。它标志着事物的自始至终、自下至上,又决定着一爻的中正与否。爻性是指卦爻的阴阳属性,阴爻以“六”表示,阳爻以“九”表示。它标志着事物的性质。将爻性与爻位结合起来就是爻题。这不仅有利于称谓,而且能标示出该爻的得位与不得位,然后结合它所在的一卦来推断、分析事物的吉凶和道理。所以,它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爻题的标示法是:初爻和上爻的爻位在前、爻性在后;二、三、四、五爻的爻性在前、爻位在后。如《乾》卦的爻题自下至上依次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坎》卦的是:初六、九二、六三、六四、九五、上六。

           坎卦卦象     爻题
        ——    ——    上六
        ——————    九五
        ——    ——    六四
        ——    ——    六三
        ——————    九二
        ——    ——    初六

    《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共计应该是三百八十四爻。但是,因乾卦纯阳无阴、坤卦纯阴无阳,是两个特殊的卦,所以,这两卦比其他六十二卦各多出一爻,即《乾》卦的“用九”、《坤》卦的“用六”。这样,《周易》就有了三百八十六爻。
    为什么阳爻称九而阴爻称六呢?有三种说法:一是《乾》卦有三画,坤卦有六画,因为阳可以包括阴,所以,乾三加坤六而成九,用以表示阳爻;阴不能包括阳,所以,只用坤卦的六画来表示阴爻。二是在《周易》筮法中,以七、九为少阳、老阳,以六、八为老阴、少阴,因为《周易》以变爻占筮,老变少不变,所以,以表示老阳的九和表示老阴的六来表示阴阳爻性。三是来自《河图》之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其中前五数是五行生数,后五数是五行成数,因为“生数者五行之发端,可以起数。成数者五行之结果,不可以起数。”所以,“合天数一三五为九,故阳爻为九也。合地数之二四为六,故阴爻为六也。《系辞传》所谓参天两地而倚数者此也。”(《易经指南》,第92页)以上说法各有道理,但是其中第二种说法更合理一些,第一种和第三种略嫌曲折一些。
    爻题应当也是周公所作。《三坟》虽都有六十四卦,但并不分爻而言,不讲爻变,当然不应该有爻题和爻辞。爻题和爻辞的出现是在《帛书周易》时,而《帛书周易》乃是周文王和周公初订的版本系统,所以,爻题和爻辞都应当是周公所作


(7):《周易》的内容·爻象



    爻象包括一爻的阴阳属性、在一卦中所处的位置、与其他爻之间的关系等,它是爻辞据以拟订的基础之一。
    从其阴阳属性来说,无非阴爻和阳爻两种。从好的方面来说,阴爻(— —)代表阴柔、宽容、谦虚,具有大地的“厚德载物”之品德;阳爻(———)代表刚强、果断、理性,具有上天的“自强不息”之品德。从不好的方面来说,阴爻又代表小 人、柔弱、无主见、刻薄;阳爻又代表刚愎自用、急噪冒进、骄 傲、无情。
    从所处位置来说,则有六种爻位的不同,从下到上,表示事物的自始至终的发展过程。初爻、二爻表示地,三爻、四爻表示人,五爻、上爻表示天。从尊 卑来说,初爻表示元士,二爻表示大夫,三爻表示三公,四爻表示诸 侯,五爻表示天 子,上爻表示宗 庙。又有中与不中、正与不正的不同。在六爻之中,二爻和五爻是中位,其它四爻都不是中位,中位是最高贵的位置。初爻是阳爻、二爻是阴爻、三爻是阳爻、四爻是阴爻、五爻是阳爻、上爻是阴爻,则各爻都是正(得位)的,如果阳爻在偶数位、阴爻在奇数位,则是不正(不得位)。

————  上爻  宗 庙  天  天(从上卦看)  终  不中不正  与三相应
————  五爻  天 子  天  人(从上卦看)  终  既中又正  与二相应
————  四爻  诸 侯  人  地(从上卦看)  中  不中但正  与初不应
—    —  三爻  三 公  人  天(从下卦看)  中  不中不正  与上相应
—    —  二爻  大 夫  地  人(从下卦看)  始  既中又正  与五相应
————  初爻  元 士  地  地(从下卦看)  始  不中但正  与四不应

    从爻之间的关系来说,有应与不应的关系和与谁相应的问题。具体来说,有异 性相应、同 性相应,有同位相应、邻位相应。所谓异 性相应是指阴爻与阳爻相应,好比异 性相吸;所谓同 性相应是指阴爻与阴爻相应、阳爻与阳爻相应,好比同德互党。如乾、坤两卦的六爻之间都是同 性相应既济卦的相邻两爻之间都是异 性相应。所谓同位相应是一个六爻卦之中的上爻与三爻相应、五爻与二爻相应、四爻与初爻相应,因为上爻与三爻都是天,五爻与二爻都是人,四爻与初爻都是地,所谓称之为“同位”。所谓邻位相应是指相邻的两爻之间阴阳相应。如既济卦的相邻两爻都是一阴一阳,所以都是相应的(同时也是同位相应的);再如小畜卦的九三爻本来应当与上九爻相应,但是因为两者都是同 性而相斥,使得九三只好与相邻的六四相应,这就是邻位相应。
    相应不一定就是吉利,不相应也不一定不极力,要看该不该相应以及与谁相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