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百行孝为先 [复制链接]

1#

   “百行孝为先这一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古训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从孔子、岳飞到如今的孝子贤孙,我们都把作为立德的必修课。我看过这样一个电视公益广告:晚上,一位母亲为她的母亲倒上一盆热水烫脚。她的母亲边洗脚边露出满脸的幸福微笑。这位母亲的举动被她的儿子看见了,于是儿子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去打了一盆热水,双手吃力地捧着来到母亲跟前说妈妈,洗脚。这个小小的举动也让这位母亲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一个电视公益广告十分感人,让人看了过目不忘,深受教育。子女孝顺父母,那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再到长大成人,父母都为孩子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一些为人父母的,去农贸市场买条葱也要掂量斤两,买把青菜也要将水分甩了又甩,但养育儿女却一点也不吝惜。宁愿自己喝稀粥,也要让孩子吃香的,喝辣的,自己情愿勒紧腰带也要为孩子买电脑、钢琴……不少为儿女的在享受父母一片明媚阳光般呵护的生活下,也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以实际行动去给父母报以一片孝心。


  但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对字却不尽然。漠不关心父母的疾苦有之;十天半月不回家,电话也不打一个也有之;让年迈的父母独守空巢亦有之;更有甚者虐待父母,打骂父母,令人痛心疾首。大家都知道人与禽兽的区别,但还真有的人禽兽不如。


  其实,人人都有为儿为女的一天,亦有为父为母的一日。试想,如果自己践踏字,让父母伤心断肠的同时,也言传身教给自己的儿女,这些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正所谓:今朝为子我不孝,他日为父子不孝,自己酿的苦酒自己尝。这种不孝之行应受到鞭挞与道德的谴责。就是在单位,你再出色,单位领导也不应重用这样的人。


  家庭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个家庭都美满幸福了,社会才能和谐。我们应以一颗感恩之心去孝顺父母,营造一个尊老爱老惜老的良好家庭氛围。


       家庭是一个幸福的港湾,温馨,和睦,这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更有助于老人安享晚年

       我真希望: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孝子!
分享 转发
TOP
2#

“孝”是儒家伦理哲学的理论起点,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包括生命意识、知性精神和道德观念三大要素。“孝”的文化内涵与儒家经典《周易》“精义”、“利用、”“崇德”三者统一和《大学》所倡导“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修身原则是一脉相承的。目前对“孝”文化的研究,弘扬其德性内涵固然重要,挖掘其生命意识和知性内涵尤其重要。
TOP
3#

百行孝为先,我从小就受到我父亲的熏陶,小时候父亲去黄山就带回一张照片来,就是在上面一个祠堂上有一幅朱熹写得孝字,第一笔的止笔处是一个梳着高高发髻的人头,第二笔止笔处是这个在拱手作揖,“子”字的一横是这个在下跪!这人在干什么?孝顺父母的人就是这样的!相反你看第一笔的起笔处像个猴子的头,第二笔这个长横是挥舞着的拳头,第四笔这个长撇是正脚在狂踢,是一只正在拳打脚踢的猴子!这组合起来就是不孝顺的人,甚至不能称之为人,是猴子之流,禽兽之类! 朱熹的这幅字是告诫人们要孝敬父母,否则便是畜生不如了。我至今印象深刻,记得爸爸说的时候真的很严肃,当然他也是这么做的,对长辈真的做了晚辈该做的很多事,也深深影响了我。对父母的孝道真的不容忽视。

查知在说文解字中,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 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故古云 :孝乃天经地义 。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为人子女,欲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上,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以德润身,奋发向上。勿让父母为我们操心、蒙羞,此乃孝顺第一步。

说起孝真的有很多很多感触,也正在从自身做起,也希望每个人都重视起孝道,真的不想看到哪位老人再为了子女不赡养他而含泪把子女告上法庭,想想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爱,长大后怎么可以这样做子女,连做人都有愧吧!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大家都熟知的一句话,可不可以不让悲剧再重演,不让悲剧发生在任何一个中华儿女的身上。

闭上眼睛,想起爸爸的严谨,妈妈的认真,我真的开心的在笑。他们在我身上花费的是他们所有的爱,我做任何事也要孝道为先。

TOP
4#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远历史的文化大国,对于自己的亲人有着不同外人的情感和表达形式!只有中国人才会有这样的感情!也只有炎黄子孙才有这样陵墓祭拜的形式,随着社会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虽然使祭拜活动不在延续通过几千年的礼仪和内容,但很多人仍然要在清明、寒衣、亲人忌日的时候,亲自到故人的墓前,进行扫墓和祭祀活动。
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孝、敬”文化,已经渗入了我们每个人的细胞,成为了我们生活态度的一部分。但现在的都市生活和大流动性的生活状态,导致很多人离家千里万里,空间的阻隔和工作的紧张,让我们已经无法应用传统的祭扫活动去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怀念和感激,使得许多人,即使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看到别人去扫墓、上香的时候,心里也会充满了苦涩和遗憾。
TOP
5#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 “孝作为立德的必修课。子女孝顺父母,那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正所谓:今朝为子我不孝,他日为父子不孝,自己酿的苦酒自己尝。家庭是一个幸福的港湾,温馨,和睦,这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对“孝”文化的研究,弘扬其德性内涵固然重要,挖掘其生命意识和知性内涵尤其重要。 欲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在自己的品性上,严于律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晚行“孝”的悲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