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信”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信仰,却具有更深一层信心的意义,它是当我们遇到无法理解的现象,甚至尚未发生的未知事件时,敢坦然无惧地信任、完全交托、信靠,是比较抽象的。但必须注意的是,这样的信仰绝非迷信和盲从,而是建立在一稳固且可经验的基础上的。  


核心定义“信”:人言合成单字作为表现形式,表明造字者对人言的重视。此含意主要表现出通过人类语言所传递的各种信息。信:人类造成文明语言体系包含大量信息,人们也通过各种言辞生成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


信念是一种需要,它是激励人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原则去行动、去实现目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形成正确的信念,尤其是世界观,因为它是在深入理解自然界与社会现象,构成知识系统并通过实践加以证实的基础上发生的一种高级的需要。


释义:


  (1) 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2) 对某人或某事信任、有信心或信赖的一种思想状态


信念就其内在产生过程来讲是指人们对基本需要与愿望强烈的坚定不移的思想情感意识,或者就外在表现来说是指人们在行为中对相应目标事物所具有的坚定的评价和行为倾向。信念极端的内在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学术观等方面的信仰,而信念极端的外在表现为如夸夫奔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坚定不移的行为志向上。


  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动机目标与其整体长远目标相互的统一,没有信念人们就不会有意志,更不会有积极主动性的行为。信念是一种心理动能,其行为上的作用在于通过士气激发人们潜在的精力、体力、智力和其它各种能力,以实现与基本需求和欲望和信仰相应的行为志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