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礼的价值 [复制链接]

1#
礼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它既是一套维持正常社会伦理秩序的制度,又是一个具备温文而雅气质的人所持有的行为规范。同是,礼还是表达意义世界的种种仪式。无论是作为制度和行为规范的礼,还是作为仪式的礼,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价和意义在《论语》一书中有充分的体现。如:《论语•颜渊第十二》中“齐景公问政于孔子”条说道: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此条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便是一套作为社会正常伦理秩序的礼,相当于一套约定俗成的习惯法。也是在《论语•颜渊第十二》中还有一条写道: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而此中的“礼”则是作为行为规范的礼,它是一个君子所要遵守的准则。对于作为仪式的礼,在《论语》一书中更是随处可见。那么在礼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价值呢?包含复杂的礼究竟宣扬了何种意义呢?礼又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社会功能呢?本文不揣浅陋,欲对此作一简单的探讨。


沟通天人,养生送死,无疑是礼的首要价值。在古人的意义世界中存在着一个神的世界,也就是天;而与神的世界相应的便是地上人的世界。这个神世界是一个有生命和思想的世界。对神世界的崇拜暗含了对安排自然秩序和人间秩序的上帝之敬畏,以及对给予我个体生命,创立我生存天地的祖宗之崇拜。他们认为神世界通过各种形式影响着人世界。它创造了人生存的宇宙,安排了春夏秋冬,寒暑往来,昼夜交替;制定了人世间的上下尊卑,男女分别;规定了天地万物的新陈代谢,生存死亡。人世的种种秩序也须与神界的安排相应,只有这样,人间秩序才是一种合理,合法的秩序。礼,在此时便作为了人间秩序的外在表现。正如《易•序卦》中所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后有">后有ersonName>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规范个人行为,提高个人精神境界,使个人达到文质彬彬,合于中庸之道是礼的第二个价值。在儒家的价值系统中,中庸之道被视为至德。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儒家的另一经典《中庸》中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那么个人的精神气质,言谈举止如何才能达到中庸呢?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一个人所拥有的恭、慎、勇、直的气质性格可以说是“质”,这种本原的“质”并不具有中和之气,也并不合乎中庸之道。只有“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才能去其野、弃其史、抛其蛮、掷其矫。通过长期恭敬的执礼,使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久而久之影响其内在的气质精神,最终达到心广体胖,拥中和之气,合中庸之道的文质彬彬之境界。所以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维持正常的社会伦理秩序是礼的另一价值。在中国儒家的价值世界中,只有符合天道的人间秩序才是最完美的。合理的人间秩序应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那么这样的人间秩序具体又是指何种秩序呢?这种秩序又需要怎么来维持呢?


综上所述,在《论语》一书中,礼既显示出规范社会秩序的强大社会功能,同时,也体现了对于提高个人的修养所具备重要意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