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也就是告诉我们看到或者听说品德高尚的正人君子,一定要有心向他学习。而遇到品德败坏的人,则要把眼光收敛一下,看看自己,然后静下来问问自己:我是不是也像那人一样被外人瞧不起?我是不是也做了那样下贱龌龊的事情?我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和那人一样吗?社会总是纷繁复杂的,我们只能做到眼不见为净。可是即使眼不见,耳朵还可以听得到,身体还可以感触得到,在世一天就注定要知晓社会的种种不忍与不屑。在坏人坏事面前,大多数人做了庸者,庸者的姿态是:当做没看见,与我无关,或者根本就没发生过。这样至少可以达到两种收获:一、免受坏人坏事的干扰;二、世界仍然完美。庸者以为这样做才是极致,其实却免不了挂个明哲保身的帽子。而超出庸者行列的少数人,则会对身边的品德败坏分子大肆打击,显出一副正义至上的造型,殊不知这些人却也可能对自己曾经打击的对象翻版复制。而最完美的办法,《论语》只用了三个字:“内自省”。我们每个人在知道坏人坏事时能够超出呆滞、超出愤怒而静下心来扫视自身,那么我们所见到的世道将会越来越清明,因为一个坏人或者一桩坏事使更多的人少干坏事,这样社会上的:盗、抢、贿、欺等下等行为将与日俱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