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世道害人才提出“爱人”,人命不保方疾呼“保民”,天下无道故士出而“志于道”。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良知,驱使他们对天下广大贫贱民众的命运给予最大关注,就不能不认同仁道。欲明孔子何以对“始作俑者”怒不可遏,须知古代曾有人殉的野蛮恶俗。古初人死葬于野,不封坟土不树标志,只扔把柴草遮蔽,别无所谓殉物。(《易·系辞下》)尔后之古墓穴出土或有兽骨,是吃剩或生前随身用品,无关杀生。其后社会“发展”,少数人随着霸占私产与权势欲的膨胀而产生不把他人当人之恶念。开始是以外族战俘为罪奴而殉,“敌人”“犯人”则非人;对外战争总是同步强化对内专制,上下主奴之别日严,则主不以奴为人,而有以奴殉主之残忍恶行矣。较诸世界各国,华夏自始有贵人重生的深远传统,罕见人殉,周公制礼更明文禁止。周衰礼坏、富贵专横后,身将死贪欲不止,恶俗复燃,天下贫贱又面临非人之虞。如宋文公、齐景公之卒,就用过人殉;楚灵王、季孙意如曾杀俘祭祀;莒子庚舆铸剑,“必以人试之。”(均见《左传》)不仁公行,必有仁者起而争之,至孔子出而人之至贵价值大明,然莫禁富贵不仁之势。如陈干昔将死,召集兄弟族人命其子:“如我死,必大为(做特大型)我棺,使吾二婢子夹我。”由敌殉、奴殉而竟以所爱殉!幸而其子不从父命:“以殉葬,非礼也;况又同棺乎?”(《礼记·檀弓下》)可见礼之本义在顺人情、保民命。齐大夫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管家议用人殉,说此人在子车病中没照顾好。子车弟陈亢是孔子弟子,坚决驳斥:要说照顾不好就殉葬,最该照料病人的是你这老婆与管家,要殉,我就先拿你们殉。(同上)才救下人命,其事与西门豹治邺制止“河伯娶妇”相类。可知孔子高张“仁者爱人”之旗批判人殉,是对富贵不仁趋势的严重斗争。“俑”殉是人殉的野蛮余风,孔子视为对人尊严的最大亵渎,故以平生少有的最憎恨之辞,诅咒其断子绝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