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儒想 [复制链接]

1#
在中国的人本主义文化中,重视人,但不是强调个人,而是重视人伦,中国文化总是把人作为一定的伦理关系中的人,在一定的伦理关系中负有伦理责任的人,从而个人的德性和价值实现紧密联结于他和他人的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所代表的政治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和忠孝仁爱信义的道德德性,相互配合与对应。人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伦关系的美满。同时,中国文化重视处理群己关系,强调群体的利益高于个体的利益。群体的利益是公,个人的利益是私,于是在中国文化中群体、国家往往成为个人的终极关怀。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关心国事大事天下事成了中国人发自内心的责任,也成了人们一种不可遏止的情感,体现为忧国忧民的情怀。孟子说君子要“自任以天下之重”,就是要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又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汉代以后的士大夫始终强调“以天下为己任”,“以天下之风教是非为己任”。在实践上,汉代的士大夫“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泣”,北宋范仲淹自颂其志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论国家大事,时至泣下。明代东林党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清初的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天下”的观念是中国士大夫传统能超越家族主义、地方主义,而始终把国家整体事务作为己任的文化思想的根源。历史上的爱国志士,为国捐躯,为人民所传诵和敬仰,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这种思想文化里,不仅个人对他人对群体的责任意识始终被置于首位,也凸现了以小我成就大我,以牺牲个人和局部利益维护整体和全局利益,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上的价值取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