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法家余话 [复制链接]

1#
   法家余话——
       《汉书·艺文志》中有一段评论说:"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按:法家这一流的思想,是出于古代掌管诉讼的官员,不欺地按规定进行奖赏,严格地按法律进行惩罚,以此来辅助礼制。《易经》上说‘上古圣明的君王用明正的刑罚来整肃法纪',在这方面是法家的特长。到了一些严厉刻薄的人用这套办法来立身处世时,就忽略了对社会的教化与引导,背离了仁爱的原则,专靠严刑峻法来试图达到天下大治,甚至出现了残害至亲、忘恩负义、以怨报德那样的事情)

    法家思想鉴借——
        法家思想于今,也有可鉴借处。如"废私立公"的道德追求,在这点上,所有法家人物都达成了共识。"废私立公"是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公无私"的公私观是一致的,是最高尚的公私观,它曾把我们民族的"利他"精神,推到了最高位置,对后世及及现在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如《管子》中提到"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齐法家所说的"四维"(礼义廉耻)作为四大传统美德,到了今天也依然有它们的独特价值。通俗、简单来说,"礼"指文明礼貌;"义"指正义行为;"廉"指廉洁奉公精神;"耻"指指的是要有羞耻感。这些思想,到了如今,我们自应正确重申其价值,并加以弘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