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孝’ [复制链接]

1#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孝,何以别乎?”


有些话当说不说,就像该如厕不如厕一样难受。一段时间以来,两千年前的孔老夫子关于‘孝’与‘养’的两句话一直在闹腾着我。今天早上刚一睁开眼,‘是谓能养’的话又灌进脑子来了,实在忍受不了这种折磨,只好打开电脑,再撒一次了。


关于‘孝’的理解,其实很简单,孔老夫子的比喻很形象、也很贴切。后人自亚圣孟子以来直至今人于丹对孝的解读都很透彻。但我不大赞同一些人把‘孝’理解为‘孝敬’甚至‘孝顺’。在我看来,如此理解‘孝’是机械的,守旧的。他们这样理解孔子的话,虽然比较符合当时的语境和孔子的本意,但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增加,如果后人尤其是今人只从这样一个层面理解前人的思想,本身就是缺乏思想、缺少高度的。


很明显,把‘孝’来理解成到‘孝敬’与‘孝顺’不但是继承了前人的智慧,还把自己囿于一个落后的时代里去了。


梁实秋写过一篇文章,大意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双亲对社会的发展会变得越来越不敏感,越来越保守;做子女的则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积累越来越多,眼界也越来越开阔。这时候,做子女的有责任反过来‘教育’年迈的双亲。比如,鼓励他们认识一些新鲜的事物,享受时代发展带来的成果,甚至对他们一些不适当的做法要给予校正。梁先生的文章我读的并不多,但几年前读过的梁的这篇关于‘教育’父母的文章则印象非常深刻,也很以为是。


如果只是以‘孝敬’或‘孝顺’的角度去理解孔子关于孝的思想,那么,梁实秋‘教育’父母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


我认为,在继承传统的时一定要融入社会进步所产生的一些精华的东西,否则就是泥古。 作为一个现代人,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必不可少的就是‘人人平等’的思想。人与人之间一定要‘相互沟通、相互来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现代社会中,子女与父母之间如果不能融入这种‘人人平等’的思想,不能做到‘相互沟通、相互来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而是一味地强调‘孝敬’与‘孝顺’,我们只能说这种所谓的孝道是一种有悖时代精神的愚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