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忠”的思想主要阐述的是臣民对君主和封建王朝的关系 ,它蕴含丰富的含义。首先 ,儒家之“忠”体现了君臣关系的双向要求。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孔子强调“君使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君应该依礼使用臣子,臣应该忠心事奉君主。孟子也宣称 :“君之视臣为手足 ,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为犬马 。儒家“忠”作为道德范畴,还包含个人对国家、民族之间的道德关系。鲁国的正卿季康子问孔子,“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孔子回答说:“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孝兹,则忠”是说如果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民众就会对你尽忠竭力了。这里的“忠”主要是指臣下对君主,下属对上司要尽心竭力服务的道德关系。孔子的学生子张问道:“楚国的令尹子文三次做令尹的官,没有高兴的颜色;三次被罢免,没有怨恨的颜色。每一次交代时,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令全部告诉接位的人。这个人怎样?”孔子回答说:“忠矣。”这里说的“忠”是指尹文子对国家民族的忠心。
不管忠的含义有多少,但一定要依理而行之,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不分事情是否正义而一味的尽忠,这句是愚而不是忠了。现在社会为官者要对百姓尽忠,而企业管理者要对职工尽忠,生活中的百姓要对自己尽忠,这要社会就会和谐有序,礼风长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