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心理测试:你到一个从未去过的原始森林探险,带着5种动物,它们分别是老虎,猴子,孔雀,大象和狗。四周环境危险重重,你不可能都将它们带到最后,不得不一一地放弃。那么,现在请你列出放弃它们的先后顺序。注意:想想你做出这样选择的理由。
很多参与测试的人选择把大象、老虎留到最后,因为老虎是百兽之王,大象力大无穷,它们能保护我们不受野兽的伤害。而孔雀、猴子和狗,这些“不太有用”的动物,就被舍弃了。那么,下面看了游戏的答案,你有何感想?
游戏答案:孔雀代表伴侣和爱人;老虎代表金钱和权利的欲望;大象代表父母;狗代表朋友;猴子代表子女。不过,这不是游戏的真正结果。这个游戏的真正意义在于:你考虑事情的过程中,是过多地考虑别人对自己的用处,还是想到别人需要我们有什么样的付出。想想看你的答案表明,你老是想着自己,还是会想到别人呢?
人都有利己的天性。要一个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原谅别人的自私,还有不要让自己的自私伤害到别人,也即是做一个“无害”的人。尤其是后者,在我看来,是很重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更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就要求我们时刻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觉悟。
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一般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这两种现象蕴涵了这样的道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有这样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一个暴风雨的早晨,一位老人在海边看到许多小鱼被抛到沙滩上。老人想到太阳一晒这些鱼都会死,叹息一声朝前走了。返回时,却见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把鱼捡回海里。老人很感动,也弯腰来帮忙。老人说你救了他们,谁也不知道,谁也不会在乎的。男孩却说:“鱼在乎。”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它的实质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推己及人,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修养,一种品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使自己拥有这种品质。它不应该是一朝一夕的事,而应该成为我们一生的追求;它不是要求你做多大的事,只是要你注意你平时的一言一行。就比如你正想随手扔掉手中的垃圾的时候,把自己想成一位清洁工,是不是就会收回自己的手,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呢?如果是的话,我替你感到欣慰,并希望你能坚持下去;如果不是,那你就太自私了,我表示非常遗憾。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只要我们时时处处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推己及人,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27 9:30:2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