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孝的感悟 [复制链接]

1#
孝的感悟


一个字,在我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百善孝为先,在经济相对发达,生活相对富裕的今天,关爱老人也就是关爱我们的未来。曾几何时,由于物欲横流,利益的纷争,人性的扭曲,上演了一幕幕不的故事,令人扼腕叹息。其实,正如一首歌词所写:老人不图儿女有多大贡献,在我们国家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今天,物质的东西已经或者将近降到了第二位。对老人的主要体现在对老人心灵的慰藉和生活的关爱上。


    为了提高公民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孝心,湖北孝感学院做东举办了一次“孝感天地,文化古今”论孝研讨会,会上各界有名望的人士发表自己多年来研究孝文化的硕果,其情之深,其意之切,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都倍受鼓舞,场内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学生都受到了一次孝文化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在以后的生活中,应该用自己的行动来弘扬和传承孝道,敬孝,尊也许,每位赤诚忠厚的孩子,心中都是有“孝愿”的,想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的一天,衣锦还乡的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这些孝子忘了,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父母走了,带走了对我们的挂念和他们的呼唤,留给我们的是永久长远的懊悔,和难以了结的孝愿。父母走了,孝子的“孝愿”成为泡影,消失无迹。有些事情,当我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却是永无弥补的,所剩的只能是无尽的遗憾和内疚。“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岁月间隙的承接,“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就我个人认为,我没有夸大事实,现实本就是这样,人无再生之能,上天虽有好生之德,却只给人一生,而一生的时间长短难定,应做之事只可尽早,当到了追悔莫及之时再向苍天乞求来生岂不是笑话。尽孝者,切记之。千古恨,痛彻心扉!


   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就是一个宗法伦理色彩非常浓的社会,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及。但举目瞧现今社会,想想现在人们的一些作为,父母含辛茹苦地把他们抚养成人,可是当他成家立业之后,却将父母断然抛弃,让他们孤苦伶仃的艰苦度日,父母费尽心宜的将他们培养成人,可当这些才子功成名就之后,却认为父母地位卑微耻于其为伍,而毫不留情的不认双亲,为了照顾自己的家室妻儿,对父母不闻不问……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相信你们肯定有所耳闻,或者有某些个人就是我所述的其中一位“佼佼者”,真实情形怎不叫人寒人,真可谓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孝的概念是否真的已在现代人的心中淡化了,这些不应该发生的,是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消极因素,这些萌芽应尽早拔除。我当然不能在提倡古人那种愚孝,但是,小时候父母抚养了我们,没有这种抚养,我们不能生存下来,现在父母老了,子女来赡养,就说是报恩吧!也是合乎情理的。

分享 转发
TOP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让每个炎黄子孙自豪。孝在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文明古国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不但的延续。传统的孝道伦理,从周公到孔子、曾子、孟子,经过了初生,成熟到完美,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如此的昌盛,自强不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孝,孝乃文明之始,自善孝为先,孝乃百行之源,故而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应弘扬中华孝文化,争做时代新孝子!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众爱,而亲仁。”这是《弟子规》中的总叙。从这也可以看出孝的重要地位,孝是不可忽视的一课。“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之归”,这是可歌可泣的母亲的心声,兹母孝子应该是对等的,都会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火子为下一代呕心历血,只为其将来能顶天立地,出人头地。也许有人会说这些谁不会说啊!那不妨随我一起来看一下古人是怎为孝敬孝的吧!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地,汉帝为母亲尝汤药曾参啮指痛心;仲由百里负米……

TOP
3#

“孝”是我们民族最富特质的文化,是构筑中国古典文学大厦的文化支柱之一。作为一种文化母题,它在文学中显示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其中宗教力量的介入彰显出历史民众对孝德的呵护与和谐社会人伦精神的设想,但某些古典文本折射出的情孝矛盾则暴露出封建礼教对“孝”的畸形规范,反映出历史境遇中广大民众矛盾而真实的孝文化心态。提倡新的孝道乃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也是高校德育的一个切入点.孝德教育在今天大学生德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大学生孝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感恩知报教育、养老放隶教育、齐家治国教育.孝德教育需要根据大学生这一特定发展阶段的特点,从三个方面予以实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