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仁义是一柄双刃剑 [复制链接]

1#
当年,我刚到申花足球俱乐部不久,曾接到过一封素不相识的球迷的来信。那时球队成绩不甚理想,这位仁兄开头指责了几句,便劈头盖脸地质问,“你为什么要像宋襄公这样?”

   宋襄公何许人也?历史上把他和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并称为“春秋五霸”。但是,论才智,宋襄公资质平平,文治武功皆在其余诸公之下。后四位各有丰功伟绩,均称霸一时,而宋襄公从未称霸中原,《史记》中司马迁将他列为五霸之一,更多的是在仁义上的一种褒奖。


   宋襄公的仁义,有着具体的内容,他严守商周以来形成的“治兵以礼”的军事思想,努力保持着君子的风范,他反对“兵以诈立”,深信仁义之师,所向无敌。因此在战场上,他沿袭了不伤害已经受伤的敌人、不杀害尚未成年的童子军、不抓获头发花白的老兵、“重偏战而贱诈战”的作战方式。在与楚国的“泓水之战”中,因为“不击半渡”(不攻击正在渡河的敌军)和“不鼓不成列”(不攻击还没有列好队的敌人),反而被楚军杀得大败。


   仁义道德是中国兵法的思想境界,历来为兵法家所重视,但这都是宏观战略。“治兵以礼”也好,“以仁治国”也罢,都必须以雄厚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作为强大的基础,弱小者在强敌面前,或在具体战术层面上空谈仁义道德,只会落得失败下场。所以,毛泽东在《论持久战》里调侃道:“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