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芣苢
《芣苢》乃生命之初的祈祷,那些无知无觉的读书人硬是将她读歪了。闻一多先生从古音角度考证,芣苢实乃胚胎,古音一直。芣苢是何类植物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与胚胎的谐音关系,而胚胎正是孕育生命的基元。教材上说《芣苢》是写劳动妇女的劳动场面,却全然不顾《诗经》人类学的内涵,只是懂得阶级论的二元对立。
可以想象得出,那是一场虔诚的远古祈祷仪式。妇女结伴前行,用采撷芣苢的仪式表达复制生命的欲望,祈求上天赐子,那些采采芣苢的动作像极了迎接新生的过程。
豳风·七月》殆及公子同归
诗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毛《传》云:“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郑《笺》云:“春,女感阳气而思男;秋,士感阴气而思女。……悲则始有与公子同归之志,欲嫁焉。”孔氏《正义》疏解谓:“迟迟者,日长而暄之意。春秋漏刻,多少正等,而秋言‘凄凄’,春言‘迟迟’者……人遇春暄,则四体舒泰,觉昼景之稍长,谓日行迟……及遇秋景,四体遍躁,不见日行急促,唯觉寒气袭人。……‘凄凄’是凉,‘迟迟’非暄,二者观文似同,本意实异也。”对于这一节精彩的疏解,钱先生评论谓:“按孔疏殊熨帖心理,裨益词学。”就是说,孔氏以“人遇春暄,则四体舒泰”之理,对毛《传》所谓“春,女悲”,郑《笺》所谓“春,女感阳气而思男”的疏解,很契合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本来人家是相思成灾,却偏偏有好事者说成是女人担心被公子掠走才伤悲不已。非要用阶级的眼光将人家女子打入血泪斑斑的女奴境地,此何等居心也哉!有女怀春,伤悲不已,思夫求嫁,在春意盎然的季节正契合那份相思,却又如何会有阶级仇恨的种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14 1:56:1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