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第一回书:“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文中提到的“豪杰,”指的是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以至于民间人士、江湖中人纷纷效仿,以“义”字相结。或称兄道弟,或义结金兰。只可叹古往今来,不论是在江湖、在民间,真正讲义气,重情谊的能有几人,最终追求的不过是一个“利”字。
刘、关、张是把“义”字讲到底的人。关羽死后,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兴兵伐吴;张飞为了给关羽穿孝,逼得他的部下对他动了刀子,结果,张飞死在了部下的刀下,刘备死在了夷陵兵败后的窝囊之中,圆了当年“但求同年同月死”的誓言。
刘备为关羽报仇,说到底也只是为了圈子里的小“义”而已。刘备在起兵的时候,赵云就曾经劝他,我们真正的敌人是曹丕,应该协力对付曹丕。刘备不听赵云的劝,结果损兵折将,搞的蜀汉政权动乱叠起,四境不安。还是诸葛亮挽狂澜于既倒,出兵南中,七擒孟获,用怀柔政策平定了南中,稳定了险些被刘备断送了的蜀汉政权。
刘备一生与诸侯争霸,打了大半辈子的仗,败多胜少,备尝艰辛,到了晚年才见到曙光,建立了蜀汉政权,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当政权还没有来得及巩固,力量还不够强大,北面强大的敌国还在虎视眈眈的时候。刘备为了关羽之仇,不惜动员倾国的军力来讨伐东吴,瓦解了脆弱的孙刘联盟。这个举动,于兄弟之“义”是没有二话可说的,那是真够仗义的。如果从国家的命运来考虑,那就太不值当了。
如果没有荆州之失、夷陵之败。蜀汉政权从开始就养精蓄锐,励精图治的话,在三国的角逐中,是否会有一番作为也不可说。至少要比后来执行以攻为守,苟延残喘的政策,来延续一个没落的政权要强得多。刘备一世豪杰,被兄弟的义气所误,仅仅当了三年的蜀汉皇帝,便遗恨西去,令人可叹。
[em11][em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