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这一句话有何典故? [复制链接]

1#
周顗,字伯仁,晉汝南安成人。以下由幾篇世說新語中的故事,讓大家更了解周伯仁的個性儀表,以及他又是如何展現他不凡的生命霸氣。尤悔第六則:「 王 大 將 軍 起 事 , 丞 相 兄 弟 詣 闕 謝 。 周 侯 深 憂 諸 王 , 始 入 , 甚 有 憂 色 ; 丞 相 呼 周 侯 , 曰 : 『 百 口 委 卿 ! 』 周 直 過 不 應 ; 既 入 , 苦 相 存 救 。 既 釋 , 周 大 說 , 飲 酒 ; 及 出 , 諸 王 故 在 門 , 周 曰 : 『 今 年 殺 諸 賊 奴 , 當 取 金 印 如 斗 大 繫 肘 後 ! 』 大 將 軍 至 石 頭 , 問 丞 相 曰 : 『 周 侯 可 為 三 不 ? 』 丞 相 不 答 。 又 問 : 『 可 為 尚 書 令 不 ? 』 又 不 應 。 因 云 : 『 如 此 , 唯 當 殺 之 耳 !』 復 默 然 。 逮 周 侯 被 害 , 丞 相 後 知 周 侯 救己 , 嘆 曰 : 『 我 不 殺 周 侯 , 周 侯 由 我 而 死 ;幽 冥 中 負 此 人 ! 』 」以上就是「我雖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典故。由上我們可以看到皇帝的私心,和王導的悔意,而周伯仁的幫助朋友卻不說出來,可以說是為善不欲人知,然而也有可能是他飲酒使自己喪命。不過周顗他能使皇帝不殺,為友能不張揚,都看到他的聰明才智和廣大的心胸。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