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西文化交流 [复制链接]

1#

近百年中,在中国文化史上“古今中西”之争已成为这一时代文化讨论的主题。因此,对中国人来说就存在着三个互相联系的问题:如何对待原有传统文化,如何吸收外来西方文化,以及如何创造中国的新文化。明末西方基督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这次中西文化交流,总的说来是不同文化间的平等讨论,取长补短。目前,中西文化交流总体步入了一个平等、和平的交流时期,但仍不可避免会有对立甚至对抗(如历史上的礼仪之争)。为了使我们头脑更清醒,方针更适当,认真总结和吸取以往经验教训,尤其是明末那段,将极有启迪意义。



7、智坛  儒家的教育思想  楼主


在中国教育思想中,儒家教育思想占有突出的地位。但儒家教育思想也不是静态的、狭窄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覆盖面很广的范畴,具有包容性、延续性和浸透性的特点。如先秦时期的儒家教育思想,就包容了上古时代华夏族文化教育与夷狄文化教育长期撞击与融合而成的汉文化教育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西汉时期的儒家教育思想,也吸取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学派的文化教育思想和经验;宋明时期形成的理学教育思想,更是儒家、道家、玄学、佛教文化长期融合的产物,浸透了社会的上层和下层、官方与民间,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的终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