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最早渊源于孔子。何晏在《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中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这种名教(名份与教化)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三纲五常是对人性的大不敬,是对自由的压制,是对民主的侵犯,是对人的奴役。如果我们习惯了三纲五常,我们也就习惯了人治,而不是法治,我们也就习惯了一切听领导的,我们也就习惯了不提意见,而是一味的迎合,我们也就学会了拍马屁,因为拍马屁而不是实际努力给我们带来的利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