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更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它讲究“知行合一”。任何优秀思想都可以在行动中、乃至在政治中窥见一二。但是,几千年的华夏文明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其他思想都是“杂说”,并对其报以鄙视的态度。是不是就真的与政治毫无瓜葛呢?
“少自孤立,无所不学”的张载曾谈儒家经典,“虽爱之,犹未以为足也。于是又访诸释老之书,累年究其所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这一伟大哲学家的思想轨迹演变凸显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抉择:重儒,轻佛、道;更彰显了佛道思想在政治中的无计可施。
在我看来,佛道对政治是很有好处的,我将从以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方面来谈谈我的理解。
首先,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社会都要构建一个价值体系,特别是核心价值体系。一种价值体系的构建就可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这是有利于将全社会拧成一股力量,组建成团结一致的大家庭。和谐社会将不再是梦。历来帝王将相都意识到这个问题,都不断地寻求一种核心价值作为全社会的价值体系。秦始皇统一全国时,“车同轨,形同论,书同文”,力图将打下来的天下紧紧固在一起;大汉王朝也是不断寻求适合整个社会发展的思想指引,先找到“黄老学说”,后有找到“独尊儒术”、“天人合一”等儒思想;眼光拉回现实,我们看到,现在全社会都力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等。这都体现了现在国家都在寻求一个维持社会安定的核心价值体系,用思想来构建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实现和谐。
其次,道家的最核心的思想应是“道可道,非常道”;佛家始终坚持“万法唯心”。二者都是以其极大的包容性经受住历史的检验,成为中华文化的另一道经典风景。这种包容先在性就预示着其起巨大的生命力和巨大价值性。佛家思想宣扬“灵魂转世”,相信“冤有头,债有主”、“福祸终有时”;道家思想宣扬在“修身养性”中,以“无为”的心态,来寻求解脱。它们都是为广大苦难中的穷苦百姓寻求到一条精神支柱,潜在地可成为统治者的“愚民政策”,古代的统治者大都采用这种手段,并收到一定效果。
接着,我们看到,信息革命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革命,而是整个社会的全变革。现在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任何单调的、一成不变的都将成为历史的淘汰品;同时,任何单调的、一成不变的都应随时而变、应时而变。儒家作为经典、正统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大型企业讲儒学作为自己的管理思想。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儒学作为一门智慧的学说,可以在社会各个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它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起到很强的作用。这是由于起固有的学术局限性的。这时,就应借助其他的思想来弥补缺陷。
最后,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宣扬,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但是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相冲突,让我们很尴尬的地方。当一个亲人犯罪了,我们的法律意识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大义灭亲,不然会犯包庇罪;但我们的道德意识告诉我们,“弟子入则孝,出则弟”的儒孝思想。如何选择在我们心中纠结着。但佛家的“因果循环”却让我们可以有个清晰的、明智的选择。儒家宣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主张上下之间的严格的等级关系,这时不符合现在的“人人平等”的主流思想的,同时,容易在机构中形成一种官僚作风,这都是不愿看到的。
总之,“知行合一”的智慧教会了我们如何选择,我们世世代代都是用这种智慧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何谓“知”?何谓“行”?我想,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形形色色的我们都应该按着自己的期许、自己的价值所在选择自己的思想来实现自己价值。以小见大,当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希望可以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需要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需要我们用多元化的思想来实现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