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能否以西方哲学范式研究中国哲学 [复制链接]

1#
在二十世纪初期,鲁迅的一句呐喊—“拿来主义”,响彻中华大地每一个角落。他强调,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总之,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在这个越来越来小的“地球村”中,我们应继续发扬我们的“礼尚往来”的优良传统。故此,在哲学这里,我认为,用西方哲学的范畴方式来解释“中国哲学”是合法的、是恰当的。


哲学是关于世界本源的系统追问,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古代,有道、气、阴阳、天人、有无等范畴. 这些范畴,或探讨宇宙本原及其过程和规律,或探讨事物的对立与同一关系,或探讨本质和现象、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这些,都是从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中抽象出来,并加以理论化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范畴,是古代中国人认识世界和宇宙的视角和方式。我们运用西方哲学的范畴解释了中国哲学存在的必然性。我们看到,正是中国哲学的伟大渊博,我们可以用很贴切的汉语来翻译英语,如“形而上学”就是很好的例子。而这种相通性的实现就是在刻意地引用着西方哲学的研究范式。


   引用西方哲学研究范式,既是发展、研究中国哲学的必然趋势;又是时势所需。


但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利用西方哲学的研究范式可能会曲解中国古代哲学,中国有句古话“先入为主”,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不可以还原中国古代哲学的哲学思想原貌;但是,若不利用,又会造成中国哲学自圆其说,和世界主流哲学越来越脱轨,成为一只“井底之蛙”。何去何从?我们应走出去,或者“拿来主义”,用主动的姿态来迎接时代的挑战和重担,自在地傲视苍穹、增见广识。


鲁迅说,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时代说,没有拿来的,哲学不能自成为新哲学。我们在对待是否应该引进西方哲学研究范式这个问题时,我们应摆正我们的态度,既要根植于现代中国哲学,但也要放眼于全球。以求得中国哲学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新繁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