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翻读《论语》,可以发现对"仁"的经典解释莫过于"爱人"二字,"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二字可以被看做是孔子的"仁"的基本含义。"爱人"即是说要有仁德之心,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因此,"爱人"是仁德的情感基础。
在儒家伦理思想中,"仁"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仁"是孔子及其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也是其道德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原则,它是人们处理各种道德关系和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它贯穿于儒家伦理思想的全部内容之中,也鲜明地、集中地体现着孔子及其儒家伦理思想的本质和特点,其他的道德规范以及具体道德关系方面的某些特殊要求,都是这个基本原则的补充、展开和具体表现。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人和人的相处之中,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他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也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荀子强调“仁者自爱”。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形成了团结和睦的大家庭。推崇仁爱原则,崇尚和谐,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