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人有“羞恶之心”,于是有了义。《中庸》说:“义者,宜也。”义,就是要让事情公正合理。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者,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义以为上。”天下之事的判断标准就是这个“义”字,就是公正合理。总之,“君子喻于义”!

分享 转发
TOP
2#

所谓“义”就是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   “义”,即宜,是应当去做的公益之事,是对他人对大众有利益的事。义是为仁之事,是为大众谋福祉。义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他人,为了大众。义有什么错?集体里面如果没有义,个人只图私利,集体何以存在?
  “义”,就是要有义气,当然不是江湖义气,是一颗正义的心,不管谁有错,都要勇于提出。

TOP
3#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①公正的道理;正直的行为:正义|道义|见义勇为。
  ②情意:义气|信义|情义|无情无义。
  ③意思:意义|含义|字义|定义。
  ④抚养或拜认的亲属关系:义子|义父|义母。
  ⑤假的;人工做的:义肢|义齿。⑥姓。
  义 <名>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TOP
4#

 义:1.节烈、正义的气概。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 仇牧 、 孔父 、 荀息 之死节, 公子目夷 不与 楚国 ,此皆执权存国,行正世之义,守惓惓之心,《春秋》嘉义气焉,故皆见之,复正之谓也。”《宋书·沉庆之传》:“泣血千里,志复深逆。鞠旅伐罪,义气云踊。” 唐 柳宗元 《唐故特进南公睢阳庙碑》:“惟公与 南阳 张公巡 、 高阳 许公 远 ,义气悬合,訏谋大同,誓鸠武旅,以遏横溃。”

  2.谓刚正之气。 宋 欧阳修 《秋声赋》:“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3.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水浒传》第五一回:“他犯了该死的罪,我因义气,放了他。”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结交重义气》:“於此可见前辈结交重义气,不以贵贱贫富易其心,诚可敬也。”《老残游记》第七回:“虽如此说,然当时的交情义气,断不会败坏的;所以我写封信去,一定肯来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