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二智 即胜义智和世俗智。1、胜义智,又名如理智、根本智、无分别智、真智和实智。指圣者无漏智缘真如境,或以理智观察胜义谛之理证得真谛所生的智。2、世俗智,又名如量智、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和偏智。因在根本智后而生起的知识,或以比量观察世俗一切事物而生的知识。这是佛教观察一切事物质总方法。

  三智 即一切相智、道相智和一切智。是佛、菩萨、声闻、缘觉观察一切事物、证得真如、断除烦恼的三种能力。1、一切相智。为佛智。又称一切种智、一切智智。能了知一切法如其所有之体性,及尽其所有之形相,以及了知菩萨和声闻一切道相。2、道相智。为菩萨智。又名道种智、道种慧和道慧。菩萨为了度众生成佛应当了知世间一切善恶业道之行相及其种类差别。3、一切智。是声闻、缘觉智。声闻、缘觉为证涅槃应证知内外一切法体空无我。内即眼、耳、鼻、舌、身,意为内六处,外即色、声、香、味、触、法为外六处,合为十二处。《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中称:“知是十二入故,名为一切智。”

  四智 1、大圆镜智。显现法界之万德,犹如大圆镜中现一切色像,遍照法界之理事。2、平等性智。了达一切法无我平等之理,对一切众生起无缘大悲,成就诸法体性平等作用之智。3、妙观察智。为分别善妙诸法而观众生之机说法断疑之智。4、成所作智。为成就算在利利他妙业之智,为利益一切凡夫二乘种类而成种种变化之智。瑜伽行派和法相宗主张“凡夫”八识,经过“转依”而成为四智,名为“转识成智”。即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转发经七识成“平等性智”,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转眼等前五识成“成所作智”。

  五智 密教大日如来具有的五种智慧。即除上述四智外,加法界体性智。法界指整个宇宙万有的一切现象及其所依之体性。密教立五智配五方佛。法界体性智表为中央大日如来;大圆镜智表为东方阿 如来;平等性智表为南方宝生如来;妙观察智表为西方阿弥陀如来;成所作智表为北方不空成就如来。

  十智 有大小乘之别。小乘立十智总摄一切智。《俱舍论》卷二十六称:“智有十种摄一切智,一切俗智,二法智,三类智,四若智,五集智,六灭智,七道智,八他心智,九尽智,十无生智。”大乘也有十智,即三世智、佛法智、法界无碍智、法界无边智、充满一切世界智、普照一切世间智、住持一切世界智、知一切众生智、知一切法智、知无边诸佛智。
分享 转发
TOP
2#

      提倡“智”,就是提高素质,服务社会。知是智的古字,先有“知”字,方有“智”。“知”的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熟悉到可以脱口而出。因此,我们把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人,成为智者。可见,这个“智”的要求,是“大聪明”,不许耍“小聪明”;小聪明的人,不是“智者”。“智”首先体现的就是个人的能力。这个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如果都是无才无德的人,这个社会是不会发展的,甚至会陷入民族危机。作为每个人来说,首先要养家糊口,如果没有一技之长,那么不要谈服务社会,恐怕家庭都很难稳定。现在,竞争的形势非常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体现在个人能力上,读了大学找不到工作比比皆是。因此,只有强化自身的能力,才能谈得上为社会为家庭做贡献。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