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简谈信 [复制链接]

1#

    有一副对联,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忠孝仁信礼义廉;横批:王八无耻。相传此对联乃他人为降清明将洪承畴所做,真假与否,暂且不论,我们只看此联。此联以嬉笑之口,玩世不恭之笔,直指人性中的信的一面。我之所以谓之“信”,其主要原因是源于对洪此人的人品而言。


    洪战败之后被清军所俘,照儒家的观点来看,他只有一个选择,自刎以报国,但洪没有这么做。最后,他降清了,并成为满清入主中原的最得力的助手之一。此后,洪一直受当时及后人的唾沫,对他的的无信无耻,极尽羞辱之能事。


     可见,信在古人的心目当中有着何其崇高的地位,人言: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从此,一诺千金成为后世孜孜以学的楷模和典范。又如韩信,曾得漂母一饭之恩,发誓他日飞黄腾达之时,必当报恩,尽管那个时候韩信一名不文,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而且漂母也并未想过要他报恩,但是韩信说道做到,事实证明后来韩信实践他的诺言。


     但是,我认为,大千世界,变化无常,信的认知、理解和实践也应应时而变,不应拘于常数。季布韩信着必学无疑,然洪承畴者也不妨细想一二。


洪所处的时代正是新旧朝代更替的之际,大明王朝行将就木,摇摇欲坠,不堪继统。况且,崇祯帝猜忌心重,对朝廷重臣多有不信任,对洪虽有恩惠,但也时刻提防。洪被俘时也没想过要降只想着死,但满清一边多加说降,另外,不少明将及文臣都以降清,包括当时名重天下的范文程,细想之下,洪降了。


    说实在,我们实在不可以对一个太过强求,大多数的人都只会说别人的不是,轮到自己的时候什么礼义廉耻信都不想。本来,改朝换代的事正常的不能再正常,难道清朝取代明朝后,前明的所有子民都应该随明朝的灭亡而殉葬?事实并非如此啊,朝代依旧更替,旧衣裳换了新衣裳,日子照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6 10:38:21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