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孝是人们心中最值得重视的话题。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学会孝敬父母。“孝”字的结构下面是“子”,也就要求我们学会爱戴和孝敬父母,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孝是世界上最纯洁的东西,它是发自内心的行为。所以,为人子女的我们,不管何时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父母,值得你用一生去爱的人不是爱人,而是父母。
父母牺牲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养育我们,从我们在襁褓中一直养育我们成年,关心我们的衣食和健康状况。可是作为儿女的我们,回报给父母的又是什么呢?现实生活中数不尽的子女在长大后弃父母于不顾,让年老的父母在孤苦心寒中度过晚年。试问他们有没有想过父母是如何将其拉扯大的,这过程有多不容易?我觉得这种人活得实在是没意义,父母都不顾还想追求其他的,太可悲了。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如果连父母都不孝顺,还怎么谈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子女,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父母,谁是最可敬的人——父母,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随时、真正最关心你的人是父母,他们的爱是最无私、最纯洁的。
中国从古就提倡孝字当先。不管贫困还是富有,我们都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他们是我们的天我们的地。也有好多感人的孝敬父母的故事,这些人是我们的典范。小时听奶奶说我生了场大病,当时差点就不行了,别人都劝他们放弃吧,再看也是白花钱,可是我爸爸妈妈舍不得,跑了整个省城给我求医,最后终于我的病治好了。那时日子并不富裕,父母为了我将家里唯一值钱的一头牛卖掉了,还欠了很多钱,但他们却说再花费也值得,听得我眼泪忍不住往下流,所以那时起我就想以后不管怎样我都会孝顺父母,也不做顶撞父母的事,从小到大我也一直尽力这样做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这一代人的观念也在变化,很多事情和父母的观点不同,但不要因为这样就和父母疏远关系,父母是爱我们的,所以我们可以和他们沟通,交流。像我们现在上大学,好多学生都是除了没钱了才给家里打电话,父母虽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肯定是难受的。虽现在我们学生没钱,不能给父母在物质上的孝顺,但我们可以在精神上给他们我们的孝意,比如过生日时给他们打个电话,或制作个卡片送给他们,这都是孝心的体现。父母要求的是什么,就是你的关心、问候和孝心。
做人孝字永远不能忘,不管何时都要铭记对父母的孝敬,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快乐的生活。“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让我们90后的这一代将“孝”光荣的传承下去,让中国文化的底蕴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