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出自论语《学而》篇,原意为:君子应致力于他根本的事情,这个根本建立了,道德就自然产生了。
君子务本,何谓本呢?联系上文“其有道而好犯上者,鲜也,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下文“孝悌者也,其为仁之本与”,可解释为孝悌,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推崇孝的礼仪规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君子立身必备的八种品质,而孝字居首,古代的君子也十分重视以孝为核心的修身养性。这里有子说的本就是孝。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是儒家文化,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而孝又是仁的根本,所以“孝”也就是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维系统治的最根本的礼教准则。
关于小的标准,历史上有很多解释。《孟子》提到了周代的伦理风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保护传承祖先的基因血脉,实现发扬家族的社会功德,保证子女的生存和发展,是为人父母的法理责任和历史使命。忽视虐待子女,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者,不配以儒教恶俗倚老卖老,因为这是悖逆自然法的。《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
《论语》中关于小的解释也很多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懿子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之后,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他这件事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违背。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来侍奉他们;当他们去世之后,又要依礼来安葬及祭祀他们)。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让做父母的只因为子女的疾病而忧愁烦恼)。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但是家中的狗和马也一样也有人供养照顾啊!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可以分辨这两者呢)?
孝作为封建伦理道德的核心,同时也贯穿于社会制度之中。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孝廉是察举制常科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元光元年(前134年)下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不久﹐这种察举就通称为举孝廉﹐并成为汉代察举制中最为重要的岁举科目。.
有关孝的传说,故事也不少。其中二十四孝就是最为流行的。虞舜孝感动天,郯子鹿乳奉亲,老莱戏彩娱亲,仲由为亲负米,闵损单衣顺母,刘恒亲尝汤药等都是民间较为流行的传说。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弘扬孝的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使命,特别是在新中国,新世纪各种文化交错融合的社会历史下,为了更好地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抵制资本主义不良思想的入侵,纯洁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我们更要负起这个历史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