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和与中国梦 [复制链接]

1#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应以科学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精神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其成为民族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流,成为每一个“中国梦”的基石。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深刻内涵的优良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核心内容是儒家文化,从中演变出其他多种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它维系着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推动着我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实现了中华民族一个又一个的梦想,如中国奥运梦、中国航天梦等等。

  或许有人会说,当今的社会,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也确实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依然是当代中国的立国之基,它以博大的胸怀容纳百川,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人民身心安稳、社会健康和谐。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和恶性事件的威胁。所以,我们更加要重视文化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推进器。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当代中国人民凝聚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下,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着!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文化的兼容,例如佛学。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接纳了世界各国文化,发展出当代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党的十八大根据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中国文化建设新体系,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冯友兰曾经说过:“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可以超然于文化之外,但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发展的空间被压缩了,我们需要从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视定位,从文化受众需求中探寻方向,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养分,从现代精神中激活情感,从中西文化碰撞中开拓新意,从科学技术手段中丰富形式,才能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例如,我们在对待西方节日的正确态度。在那些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我们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广,以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

  我们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展开文化国际交流,对国外的文化采取吸收和包容的态度,给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新的含义,不断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价值核心,克服发展中的阻力,加深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在促进中西文化有效交流的同时,保证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承,确保我们的文化建设、文明建设与“中国梦”的一致性!

分享 转发
TOP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用老百姓的家常话,讲出了全社会最关切、最期待的事儿。这番话之所以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那是因为说出了中国人历经百年沧桑后的深刻共识。当代中国既处在战略机遇期,也处在社会转型期,人口多,想法也不少,任务重,面临的问题也复杂。但我们依然自信,那是因为我们有最大的民意公约数,也就是总书记说的发展才能自强。我们依然有最大的情感共鸣,也就是总书记说的伟大的中国梦。总书记用了三句富有激情的诗句,来诠释梦想带给我们的力量,这种力量要靠万众一心去锻造,这种激情要靠实干兴邦去点燃。

  伟大梦想照耀未来。这个梦,中华民族孕育了一百多年,中国的老百姓也向往了一百多年,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梦想成真。这个梦,召唤着中华儿女团结携手奋力向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