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子路之“孝”及启示 [复制链接]

1#

“孝”,《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论语》中有关“孝”的地方达11处之多,提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百行“孝”为先,“孝”是“仁”的根本。作为儒家弟子,“孝”更是首选的必修课,是安身立命的所在。否则与草木、禽兽无异,会被“鸣鼓而击之”。试想对父母不孝的人,又怎么会对别人仁慈呢?子路作为仅比孔子小9岁的大弟子,早就过了这道关,“孝”名远播。《孔子家语·致思》中有如下记载: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lí huò)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父母去世后,他做了楚国大官,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现在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如愿以偿呢?”(《孔子家语•致思》)可见子路是个孝顺的“仁人”。

若只闻曾子之孝,却不晓百里负米之典,误矣;若仅当茶余饭后之谈资,却不身体力行,更谬矣。因此,应当从现在起,从我做起,孝敬长辈,莫待年老之时,想行“孝”而不得,空悲切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