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下载]封建礼教主要内容 [复制链接]

1#
封建礼教主要的内容


  (一)特权思想:《礼记·曲礼》孔疏云:礼者,所以辩尊卑,别等级,使上不逼下,下不僭上。故云礼不逾节,度也。政治上的不平等,经济上的不平等,血缘关系上的不平等,总是将一些人置于高位,让他们拥有特权。在臣君关系中,君是特权者,在臣民关系中,臣是特权者,在夫妇关系中,夫是特;权者在父子关系中,父是特权者;在经济生活中,地主是特权者。


  (二)弱势者单方面的义务:


  封建礼教规定了在不平等的关系中居于低位的弱势者,应履行单方面的义务,从而维护着居于高位的强势者的特权。在这里,没有人人平等的观念,强势者享用弱势者为其提供的服务,但是,强势者决不为弱势者履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显现出强势者的特权。


弱势者单方面履行义务,其结果是,弱势者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反而助长强势者的特权恶性膨胀:臣忠造就了君昏,子孝造就了父暴,妻贤造就了夫恶。弱势者的利他主义,成全了强势者的利已主义。


  (三)男尊女卑:


  经济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女性缺乏独立的经济权利,导致了妇女处于低位。封建礼教对此加以肯定和维护。男尊女卑,一方面造成了男性在家庭中的骄横,另一方面造成了对女性的压迫和侵夺,这是产生罪恶和悲剧的一大根源。


  (四)亲疏有别:


  中国人生活在血缘家庭和宗教集团之中,亲疏有别、内外有别成为封建礼教的一个重要内容。《礼记·曲礼上》讲: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对待陌生人,往往就采取非人道的行为,此种观念不利于国家民族意识的培养,有碍于社会公德的建立。


  (五)专制主义:


  专制主义完全扼杀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人也就丧失了反省礼教的能力,陷入礼教操纵关系之中,这也是封建礼教的一大特色。人在这种探纵关系中,成为别人的工具,成为受害者和牺牲品,这就是封建礼教吃人的一面。


  重建人文礼教,应彻底批判封建礼教,以平等思想取代特权思想,以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取代弱势者单方面的义务;以男女平等取代男尊女卑,以公德取代亲疏有别的私德,以民主精神取代专制主义





封建制度,顾名思义,是分封建制的政治制度。天子占有最大的一块领土,其余的分封给宗室和贵族,并各自建立封国,按时给天子上贡。这是一种松散的政治制度,天子的命令不能加诸于其他封国内的民众;贵族的后代一直是贵族,平民的后代一直是平民;各个封国的国君有很大的自主权,自己订制法律,制定政策,有独立的货币权等等



封建礼教主要是指孔子整理的周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规范;因为周朝是封建社会,所以把周礼称之为封建礼教;但其实秦以后中国正式进入极权专制社会,并非封建社会,所以现在封建礼教主要是指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的中国统治者加诸于人民之上的利于稳固统治的日常生活规范。



族权指宗法制度下,宗族对族内家庭以及个人事务的决定权和审判权,族长做出的决定具有强制性。



政权指皇权



夫权指中国古代社会丈夫支配妻子的权力



神权指迷信的人认为鬼神具有的支配人们命运的权力.也指古代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宣扬他们的统治权力是神所赋予的,所以把这种传统的统治权力叫做天赋神权



宗法制度指旧时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一种制度;并且有家法、族法。



包办婚姻指长辈对儿女的婚姻自做主张,不与儿女商量,一手办理,单独负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