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伦理上有争议的行为相关的案例
1、巨人网络游戏。企业的责任在哪里?
2006年6月,北京家长代表给新闻出版总署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信中说:“在许多网络游戏产品中,暴力行为贯穿始终,引发玩家对网络游戏的顽强追求和严重依赖,以至现实中犯罪、打骂父母、与外界不交流、辍学等事件屡屡发生。”
2、东航集体返航风波
空中乘务员告诉乘客,飞机遇到了强气流。但刘斌从第一分钟起就质疑这个解释,“我学过心理学,空姐的语气断断续续的,一听就晓得是欺骗!”他认为,“飞机是故意颠簸的,目的就是想制造返航”。
3、百度竞价排名
据国外媒体报道,受央视曝光百度竞价排名影响,花旗分析师詹森?布鲁斯克将百度股票评级从“买入”降至“卖出”。同时,布鲁斯克还将百度的目标股价从300美元猛砍至110美元。受此消息影响,11月19日百度股价大跌13.22%,下跌17.02美元,跌至111.74美元,创52周新低。
分众无线垃圾短信
分众无线被质疑的另外一大核心问题是数据库来源以及相牵连的用户隐私问题。除了是否买卖交易用户真实信息这个非常容易查明和处理的问题外,通过技术手段获取用户的手机号码、上网轨迹、行为特征等数据信息,这个在有线和无线互联网领域都普遍存在的方式,在中国也因遭遇法律空白而引发争议。
4、平安高管6000万元薪酬引发争议
马明哲表示,平安高管的薪酬都是聘请独立的薪酬公司制定出来的,并经薪酬委员会、股东大会、董事会批准,平安整个薪酬制度是合法合规的。“作为职业经理人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董事会根据我的表现给我薪酬。我不是完全为了收入从事这份工作,20年来我把平安带入500强,是我最大的荣耀。”
5、华为7000人集体大辞职
2007年10月27日,就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2006年度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之后不久,其中连续4年占据代缴个税百强榜榜首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再一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一篇题为《华为应对新<劳动合同法>万名员工自选去留》的报道称,华为公司包括任正非在内的所有工作满8年的华为员工,在2008年元旦之前,都要先后办理主动辞职手续(即先“主动辞职”,再“竞业上岗”),再与公司签订1~3年的劳动合同;废除现行的工号制度,所有工号重新排序。
6、富士康被指“血汗工厂”
6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富士康员工:机器罚你站12小时》。在报道最后一段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富士康员工如此形容他们的生活:‘干得比驴累,吃得比猪差,起得比鸡早,下班比小姐晚,装得比孙子乖,看上去比谁都好,五年后比谁都老’”。
7月初,富士康向深圳中级人民法院提交民事诉状,起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王佑和编委翁宝侵害名誉权和商业信誉并索赔3000元万,并要求相关法院查封、冻结两名记者的个人财产。
7、娃哈哈-达能之争
娃哈哈给《第一财经日报》发去近万字信函,娃哈哈方面称,宗庆后与达能辛辛苦苦合作了11年,能合作到今天纯粹是靠“情与理”、“名声与信誉”支撑的,实际采取的是“达能你靠边站着吧,不要说三道四,我们去赚钱,你就等着分钱,而且不会少你一分钱”的方法所维持的。
8、美泰召回问题玩具
按照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说法,现在美国对中国产品质量的批评是“排山倒海式”的。负面消息、民众的担忧,再加上一些“有心人”的炒作,使“中国制造”面临一场危机。《今日美国报》的一篇文章称,“中国制造”现在看起来像有另一层含义——“购买者小心”。
9、太湖爆发蓝藻危机。天灾还是人祸?
2007年6月4日晚,宜兴市委书记带领环保检查人员,对周铁、丁蜀境内的重点水污染企业再次进行突击检查。就在无锡全城为了解决饮水危机而夜不能寐的时候,周铁镇上一家化工厂仍在夜间偷排污水,结果被逮了个正着。
10、王老吉1亿元捐赠,作秀还是慈善?
有人认为,危急时刻的雪中送炭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如果以营销为目的,而非发自肺腑的自愿,这个行为只会让企业蒙受更多的指责。
一位叫“中国心”的网友评论说,大灾大难显身手,一个卖凉茶的企业捐1亿元太难得了,这才是真正的民族企业,国家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