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孝悌乃仁之本
孔子认为,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事物的基本道理就形成了。"孝悌者,其为仁之本欤。" 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这两种品德,就是仁的基础啊!因为仁就是爱,爱莫大孝亲,故曰:孝悌乃仁之本。
二、泛爱众,而亲仁
孔子说: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行有余力,就去学习文献。以此可以看出,孔子治学,把做人摆在第一位,把求知识摆在第二位。
三、住处要有仁德
孔子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智)?" 是说住的地方要有仁德才好,选择一个住处,却没有仁德,怎么算得上聪明呢?
四、事事想到仁德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如是,颠沛必如是。"
孔子认为,君子所以为君子,是因为有仁德。若贪图富贵,厌恶贫贱,则是自离其仁,而无君子之实。所以君子为仁。自富贵贫贱取舍之间,以至于终食、造次颠沛之时,无时无处都想到仁德。
五、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人焉。" 就是说,抑制自己的欲望,使语言行动都恢复到传统的礼所允许的范围,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六、恭敬谨慎,严肃认真
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说,出门工作好像接待宾客一样恭敬谨慎,使唤老百姓好像主持祭祀大典一样严肃认真,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便不要给别人去做。
七、仁者先难而后获
孔子认为,先难后获,才是仁者之心。程子说:"先难克己也,以所难为先,而不计所获,仁也。"世界上办任何事,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然后收获果实,这样才可以说有仁德了。但也有些人坐享其成,孔子这句话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言的。
八、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樊迟问仁。孔子说:平时端庄,办事认真,与人交往真诚。"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即使到了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这几种品质也是不能不要的。
九、无求生以害仁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 正是此理。
十、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孔子说:"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之士之仁者。" 是说处在一个国家之中,要选择大官中的贤人去敬奉他,选择那些士中的仁人做朋友。这和"以友辅仁"的道理相同。
十一、能实行五种品德为仁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就是说,谦恭庄重,就不会受到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家的拥护,忠诚老实别人就会任用你,聪明就会有成绩,慈祥好施就能够使唤别人。
十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孔子说,广泛的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上述十二个方面,如果能勤勉地躬行实践,就会成为一个有仁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