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企业伦理论文 [复制链接]

1#
 论文摘要:战后,日本企业经历数次经济危机的冲击而依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与日本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科学的企业伦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主要内容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以“忠”为主线的集体主义;以“和”为特征的和美主义;以“责”为取向的责任主义。对中国企业的启示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价值为最高取向,坚持诚信的基本规范,保持企业伦理建设的中国特色。

    “企业伦理,是指企业内部成员所形成的某种伦理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等,也就是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向心力、创造力的各种意识形态的总和,以及渗透在员工劳动行为中的行为动机、道德心理和道德意识等。”战后,日本企业经历数次经济危机的冲击而依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与日本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的科学的企业伦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对日本的企业伦理思想进行认真分析、借鉴,对中国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日本的企业伦理思想


    (一)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


    今天的知名日本企业,在成立之初普遍面临着人才匾乏的问题,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日本企业树立了以员工为本的管理理念,也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伴随着这一理念的确立,日本企业走上了成功之路。这些企业的成功,为其它企业树立了榜样,言传身教之下,其它日本企业纷纷效法,普遍把人本主义作为一项基本的理念,这一理念渐渐转化为日本企业的首要伦理规范。


    日本企业普遍认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而人是最宝贵、最值得尊重的要素。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形象地说,“人才资源就如同宝石的原矿石一样,原先并不起眼,但经过磨制就会成为发光的宝石。”按照他的说法,每个人事实上都具有优秀的品质,企业应该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发现和发掘这种优秀品质。松下的这种人才哲学是松下企业伦理的思想基础,同时又不断丰富着松下的企业伦理。


    日本民族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儒家传统的民族,儒家文化讲究“合”,强调一统,这造就了日本民族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企业家们把这种团队精神应用到企业管理上,在实际工作中从各方面切实做到肯定、认可、关心、支持员工,激发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同时员工与企业间保持着较为深厚的血缘关系,对企业坚守忠诚、有着很强的归属感。这种双向力使得日本企业成为真正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日本企业为了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的凝聚力,在制度方面,通过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工会制、企业风险分担等一系列的制度,减少职工在职业、职务、收人等方面的不安全感,提高职工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在内部管理上,讲究方法,如:采取不过分表扬个人成绩,不过分追究个人责任等手段,加强集体管理和集体效益;在绩效考核上,注重对员工所在的团队的考评与奖惩,很少将指标细化到员工个人。日本企业和员工结成的这种同舟共济关系使企业和员工变成了利益整体,员工和企业在这个利益整体中同成长、共进步,也正是这种伦理思想的渗透、感染和激励,使日本企业成为生机勃勃的市场主体。


    (二)以“忠”为主线的集体主义


    受儒家、佛家思想浸淫甚久的日本文化有着浓厚的忠孝观念。日本人的忠孝观念使其在企业中自觉地忠于上级,服从上级,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上级的人格魅力,也不是因为上级的强制命令,而是由于其效忠对象的地位及其命令对于实现集体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对集体的效忠使日本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在日本人看来,集体的目标是最高的,个人及子集团的目标必须严格服从于集体目标,当集体有着明确而系统的目标,并且该目标对所有人都有意义时,个人与集体的同一化将会变得最为强烈,人们将用关涉到集体目标的强有力和持续不断的行为来实现对集体的忠诚。对员工忠孝观念的培养,贯穿于日本企业成立和成长的全过程。企业在发展中会引导员工形成“命运共同体”意识,强调职工与企业共存共荣。日本企业文化中所表现的集团生活制度,就建筑在忠孝文化上面,企业一般都会抓住各种机会向职工灌输个人与企业休戚相关的思想,培养他们忠诚于企业的意识。企业会让它的员工相信,任何个人对他所属的团体都负有重大责任,个人对集体应负的责任是没有止境的,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论其表现如何,都必须承担整个集体的荣辱毁誉,员工们唯有团结一致,工作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这种群体力量和效应,又反作用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个人忠于企业,从企业中获得利益,企业给员工以照顾,换取企业的发展和利润,这种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日本企业伦理的显著特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