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古代以德治国与现代社会依法治国的博弈 [复制链接]

1#
        中国古代以“以德治国”“德为邦本”的理念治国,认为统治者应该具有良好的德行,只有用良好的德行来教化百姓,社会才能得到大治理,所以古代的统治者都很重视道德的建设,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举孝廉”就是很好的例证,认为只有上到天子下到文武百官和百姓都具有良好的德行,社会才会和谐,所以就注重道德的教育,而轻法律建设,不是古人不懂法律,而是古人对刑法不屑一顾,应为只有用道德教化才能获得一个真正长治久安,和谐和社会,这是古人的智慧。而今天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很注重法律建设和完善,不断立法,出台新的法律,但违法犯罪还是不断,越是出台法律,犯罪好像也越多,因为只要有法律存在,就有法律的空子,有人就钻法律的空子,或认为违法成本太低,存在一种侥幸心理,就去犯法了,以致法律越多犯罪越多,这如何是好呢?而古代的社会人们都有德,哪用得着法律,人们都会在内心自己约束自己,而今天没有法律的地方就意味着犯罪,古代中国是利用道德教化来获得一个和谐的社会,而今天的社会法律林立,但总有人不规矩,要去违犯法律,综上所述,我认为让中国古代的以德治国和今天社会的依法治国来一场博弈,看看结果如何?这很有它的意义和必要性。
分享 转发
TOP
2#

古圣先贤的智慧我们今人了解多少呢?我认为古人的智慧是很深远的,很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为什么古人都把地方官叫做当地的父母官,而且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说法,因为古人认为一个地方的百姓生活过的怎么样?年收成好不好,与地方官有很大的关系,地方官很贤德,则当地的百姓就会遇上一个风调雨顺的好丰年,如果地方官有伤风化,带的败坏,则会有报应,例如遇上灾年或饥荒等等,就是“天人感应”说,所以古代当天下出现大旱或洪涝、饥荒等自然灾害时,皇帝都会认为是他的德行出了问题,上天做出反应,因此会举行什么祭天祭祖等大型祭拜活动或全国大赦,赦免一些罪犯,还有时会打开国家的仓库去赈济灾民,免徭役赋税等等,以此来彰显皇帝的大德,来获得上天的原谅,这是天对人特别是对统治者的行为所作出的反应,即天通人,还有一种情况是人通天,例如在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一幕在曹操败走华容道之前,诸葛亮夜观天象,发现曹操命不该绝,所以他明知曹操要走华容道而故意让关羽去守华容道,既让关羽还了曹操的人情有不逆天而为之,这是一个典型的人通天的例子。这是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说,我写这些是为了作证以上我所提出的“以德治国与现代社会依法治国之间的博弈
”的观点,古人认为人能通天,而天也能通人,所以自然就很重视道德修养,认为即使独处一地,周围没人看着你,但头顶苍天,天在看着我们,所以不能做坏事,这对古人的约束力士很大的。特别是对地方官,如果地方一旦出现了什么灾祸,天子肯定会对地方官治罪,怪罪地方官的道德品行有问题,所以地方官对自己的德行要求很高,随时反省自身的德行,由此又给百姓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很好的教化了百姓,这样上至天子及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用道德修养来审视自己,都注重自身的品行,希望自己有良好的德行,所以自然就促成了和谐的社会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天下固然能长治久安。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法律,古人不是不懂法,他们是不愿意用法律来维持社会秩序,对法律不屑一顾,这是古人的智慧。而今天的社会法律林立,到处立法,却不能很好的阻止违法犯罪的发生,不断立法,不断出台新的法律,但违法犯罪还是不止,这是因为法律都有空子,总有些人要钻法律的空子,还有就是违法成本微不足道,对于有些人来说,惩罚力度不够,所以他要违犯,还有很多人可能怀有一种侥幸的心理,所以屡屡再犯,这样法律林立,处处立法既不能有效的阻止违法犯罪活动,又增加了维护法律的成本和行政开支,这样的事情,大家都看的很明白,古人以德治国,让百姓自身内省而自我约束,效果甚好,今天用法律来约束人,却问题多多,值得我们深思。我用此观点来辅助以上主题。
TOP
3#

我认为是势均力敌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应证了现在以刑法治国的原则。但是试想想如果只是以刑罚威慑来达到治国目的的话,国家不会长治久安。遇到一个爆发点就会社会动荡。而的则是人明安分守己的根本所在。德与刑相结合才是长久的治国之道。
TOP
4#

           我同意第3楼所持的观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适当的刑罚是必要的,在人类社会还处于很不发展的阶段,应该依法治国,辅以以德治国,等到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之后,我认为完全不需要用法律来震慑人们,因为人类社会高度文明之后,人们自然就会自我约束,社会自然和谐,靠的是人们内在的自省和自我道德上的个人约束,而刑法只是社会不发达阶段的产物,在社会文明还没有达到较高水平时,依法治国时必须的,但是我觉得我们今天的社会过于依赖法律,过于强调法律的权威而忽视一些道德建设和以德治国的因素,什么事情都要立法,都认为只有用法律来约束人,来惩罚那些违法犯罪的人,才能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这样偏重于法律而轻道德的建设,不利于社会长远的文明发展,所以我认为在依法治国的同时,重道德建设和增加以德治国的各种社会因素,逐步偏向于以德治国,让人们都有更高的道德水平,正义和社会责任感,这种发自内心的思想观念是人们内在的稳定的心理素质,完全不同于外在的鞭策力量,比外在的威慑力更有效果和可行性,更有利于走社会长远的文明发自进步之路,所以,我认为在重依法治国的同时更要偏重于以德治国,在全社会倡导文明道德作风,共建道德高尚的文明社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1-22 15:47:21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