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圣先贤的智慧我们今人了解多少呢?我认为古人的智慧是很深远的,很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为什么古人都把地方官叫做当地的父母官,而且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说法,因为古人认为一个地方的百姓生活过的怎么样?年收成好不好,与地方官有很大的关系,地方官很贤德,则当地的百姓就会遇上一个风调雨顺的好丰年,如果地方官有伤风化,带的败坏,则会有报应,例如遇上灾年或饥荒等等,就是“天人感应”说,所以古代当天下出现大旱或洪涝、饥荒等自然灾害时,皇帝都会认为是他的德行出了问题,上天做出反应,因此会举行什么祭天祭祖等大型祭拜活动或全国大赦,赦免一些罪犯,还有时会打开国家的仓库去赈济灾民,免徭役赋税等等,以此来彰显皇帝的大德,来获得上天的原谅,这是天对人特别是对统治者的行为所作出的反应,即天通人,还有一种情况是人通天,例如在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一幕在曹操败走华容道之前,诸葛亮夜观天象,发现曹操命不该绝,所以他明知曹操要走华容道而故意让关羽去守华容道,既让关羽还了曹操的人情有不逆天而为之,这是一个典型的人通天的例子。这是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说,我写这些是为了作证以上我所提出的“以德治国与现代社会依法治国之间的博弈
”的观点,古人认为人能通天,而天也能通人,所以自然就很重视道德修养,认为即使独处一地,周围没人看着你,但头顶苍天,天在看着我们,所以不能做坏事,这对古人的约束力士很大的。特别是对地方官,如果地方一旦出现了什么灾祸,天子肯定会对地方官治罪,怪罪地方官的道德品行有问题,所以地方官对自己的德行要求很高,随时反省自身的德行,由此又给百姓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很好的教化了百姓,这样上至天子及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用道德修养来审视自己,都注重自身的品行,希望自己有良好的德行,所以自然就促成了和谐的社会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天下固然能长治久安。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法律,古人不是不懂法,他们是不愿意用法律来维持社会秩序,对法律不屑一顾,这是古人的智慧。而今天的社会法律林立,到处立法,却不能很好的阻止违法犯罪的发生,不断立法,不断出台新的法律,但违法犯罪还是不止,这是因为法律都有空子,总有些人要钻法律的空子,还有就是违法成本微不足道,对于有些人来说,惩罚力度不够,所以他要违犯,还有很多人可能怀有一种侥幸的心理,所以屡屡再犯,这样法律林立,处处立法既不能有效的阻止违法犯罪活动,又增加了维护法律的成本和行政开支,这样的事情,大家都看的很明白,古人以德治国,让百姓自身内省而自我约束,效果甚好,今天用法律来约束人,却问题多多,值得我们深思。我用此观点来辅助以上主题。